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追问 ——兼谈美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启示(下)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追问 ——兼谈美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启示(下)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196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三、是大学“追”学生还是学生“追”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过程很像生活中的“谈恋爱、找对象”,也很值得国人反思我们的高考招生制度。

大学当“孙子”,学生做“大爷”

第一个阶段,大学追着学生抛绣球,把学生“追”得迷迷糊糊。美国的高二、高三学生(相当于国内的高一、高二生)于每年的10月参加“高考预考”。成绩一出来,各大学就向各自的“对象”发出热情洋溢的“求爱”信。待考生参加正式的SAT考试后,各个高校更是进行邮件的“狂轰滥炸”。

这个阶段,成绩好的考生被“迷魂汤”灌得迷迷糊糊的,自以为是“大爷”,别人是“孙子”。对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了解恋爱对象”——消化大学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在众多大学中“选对象”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市场竞争的过程。学校的原则是,候选人的基数越大,越有可能选到优秀的学生。其实,学校最后录不录取你,还要看你在第二个阶段如何“推销”自己。

学生变“孙子”,大学成“大爷”

第二个阶段,忐忑不安的学生反过来“追求”拿起架子的大学。被“迷魂汤”灌得迷迷糊糊的学生最终要决定:接下谁抛来的“绣球”,并想方设法用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打动”学校。抛“绣球”的大学,收到抛回来的“绣球”——学生的.申请材料以后,大学会突然变得很“牛气”。如果你给学校挂电话“刺探军情”,对方可能会不冷不热地虚与委蛇。这时,你可能会突然发现:怎么自己变成了低三下四的“孙子”?怎么这些唯恐天下不乱、拼命搞“邮件轰炸”的大学突然变脸摆起谱来?申请者则整天诚惶诚恐地等电话、盼邮件,并不时加寄“补充材料”……

这是大学最“牛气”的阶段。不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越是到这个阶段的尾声,大学越开始沉不住气:可能会通过当地的校友会对“意中对象”进行一些试探;可能又会对某些申请者的邮件或电话询问变得热情起来……

www.nx899.com

当大学放下架子的时候,攻守已开始易位。

笑到最后的是谁

第三个阶段,申请者又要拿架子,“吊起来卖”了。等到大学把热情洋溢的“录取通知书”寄出后,大学就摆出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我们能给的条件(主要指资助)已给啦,实在有意见,可以再商量。附上“报到卡”:如决定接受我们的录取,请在5月1日前……

接下来,大学就隔三差五地发出试探性电子邮件(甚至来电话):邀请回访学校;给予申请更高一级奖学金的资格;要求你在大学建立一个电子邮件户头;邀请你上网与学校的教授和学生聊天……

这时学校总是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总是小心翼翼地提醒:决定是否接受学校的录取的期限快到了;期限已经过了一个多星期,仍未收到你的回执卡,我们假设不是邮失就是你已接受其他学校的录取;我们仍对你感兴趣,可以把最后决定的期限延迟到6月15日……

[1] [2] [3] [4]  下一页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追问 ——兼谈美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启示(下)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追问 ——兼谈美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启示(下)》相关文章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