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他说,你要把你的夜填得有声有色!
他只说,你要把你的夜填得有声有色!
怎样老友才能把我的夜填得有声有色?
我一心一意地要从那里望出一些声色,
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填满了声色?
终于没有一缕的声音、一丝的颜色——
不难看出,上述诗句,虽然内涵各不相同,但在使用基督教的因素时,都朝向一种模式,即:绝对存在者与个体间的支配关系,这不仅是主题层面的问题,重要的是,它对直接成为诗歌的构架、展开的方式,人对“神”的反复祈告、诉说是其主要表现,从到生命的挣扎,再到无奈的叹息中,“反复”形式则表明这种焦灼的祈告不能终止。在这里,我们看到神或上帝词语的运用,在效果上形成的是这样一种没有尽头的内心独白,作为虚拟的对象,神或上帝的出场只是表明现代人的生命困惑,对这意义的质问悬而未决的状态问题,包含一种现代性思索,但这种思索只是一种内心的焦灼,而“上帝”的出场只是衬托这一焦灼不可化解的宿命。
2、 礼拜堂的意象
如果说上观的诗中基督教话语的渗入主要表现在辞汇的借用上,那么冯至早年诗歌中还有一类借用值得关注,那就是作为基督教外在象征的意象的使用,如《北游》中的这首诗作:
我徘徊在礼拜堂前,/上帝早已失去了他的庄严。/夕阳里的钟声只有哀惋,/仿佛说:“我的荣华早已消散”。/钟声啊,你应该回忆,/回忆几百年前的情景:/那时谁听见你声音不动了他的心,/谁听见了你的声音不深深地反省:/老年人听见你的声音想到过去,/少年人听着你的声音想到他事业的前程,/慈母抱着幼儿听见你的声音,/便画着十字,“上帝呀,保佑我们”!/还有那飘流的游子,/寻求圣迹的僧人,/全凭你安慰他们,/安慰他们的孤寂、他们的黄昏。/如今,他们已经寻到了另一个真理,/这个真理并不是你所服务的上帝。/……/我徘徊在礼拜堂前,/巍巍的建筑好像化做了一片荒原。/乞丐拉着破提琴,/向来往的行人乞怜。/……/啊,这真是一个有病的地方,/到处都是病的声音——/天上哪里有彩霞飘扬,/只有灰色的云雾,阴沉,阴沉…… ——《礼拜堂》8)
在这段诗中,“礼拜堂”作为一个中心意象,是诗行展开的基本背景,巍峨的建筑俯瞰着荒原一般的人间。虽然,“礼拜堂”可能是哈尔滨这个城市的一个特殊景观,但这一意象的使用显然不是描绘性的,显然出自一种对西方文学中基督教话语的借用。因为对于冯至来说,“北游”是一次隐喻性的旅行,是对现代社会病态现实的巡礼。“哈尔滨”的大街,被比喻成罪恶的“庞贝”城:“这里找不到一点真实的东西,只有纸作的花,胭脂染红的嘴唇”。9)面对这个东方的繁华现代都市,诗人的判断却是“这真是一个有病的地方”,这与艾略特的《荒原》很相似(“我徘徊在礼拜堂前,/巍巍的建筑好像化做了一片荒原”),都在从某种超越性的视角出发,对现代文明及现代人精神的虚空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而“礼拜堂”这一中心意象,则与神性价值
www.nx899.com的缺席形成反讽性的对照。
在哈尔滨,陀斯妥也夫斯基这位充满宗教怀疑色彩的作家,他对人生苦闷和存在状态的考问对冯至有所影响:
我只把自己关在房中,空对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上一篇:林语堂自传•著作和读书
- ·下一篇:张爱玲《红楼梦魇》自序
《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相关文章
- › 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tag: 基督教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
- · 《木兰诗》教学反思
- ·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 ·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四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后反思
- ·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二
- ·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 ·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 ·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 ·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 ·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 ·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 ·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反思
- · 儿童诗歌两首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