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我今宵的生命/被握在神的手中,/他一点儿也不肯放松。//让月亮满了还要满,/果子熟了还要熟——/难道说一切的往例/如今呀,都已变更?//我渴望着明天,/明天的相见——/漫长的今宵啊,/竟似一个垂危的人,/冷酷的上帝指着他,/“不准死”!
——星期五的夜晚5)
在这里,“神”虽不是祈告的对象,但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我们感到生命的沉重性,像“漫长的今宵”,在神的手中,被他握住的生命使我们承受不起它的重量。这种驾于个体之上绝对的支配性带来的沉重感,还表现在反复的语句中:“让月亮满了还要满,/果子熟了还要熟——”。“反复”的形式,在传达着“神”支配性的永恒存在,这种反复还出现在《艰难的工作》中:
上帝啊!给了我这样艰难的工作——
我的夜是这样的空旷,
正如那不曾开辟的洪荒。
他说,你要把你的夜填得有声有色!
从洪荒到如今是如此地久长,
如此久长的工作竟放在我的身上。
上帝啊!给了我这样艰难的工作。
上帝啊!给了我这样艰难的工作——
我一人是这样的赤手空拳,
我不知如何是工作的开端。
他只说,你要把你的夜填得有声有色!
我如果问何处是工作的开端,
他便板着面孔静默无言。
上帝啊!给了我这样艰难的工作。
……
上帝啊!给了我这样艰难的工作——
九万里的人们都在睡眠,
九万里的星星向我无情地眨眼。
终于没有一缕的声音、一丝的颜色——
没有开端的工作便已沉入深渊,
没有工作的身躯为什么不化做尘烟?
上帝啊!给了我这样艰难的工作。6)
在这里,每段落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都反复出现“上帝啊!给了我这样艰难的工作——”这字句,这种反复感还在一个句子里重新反复:“又问了问”,“吹的吹”“流的流”,这一切都在表现生命的沉重感。并且在不断反复的一些词语中这种沉重感进一步加剧:“空旷”、“洪荒”、“久长”、“空拳”、“彷徨”、“着慌”、“深渊”等,不断出现的“ang”“uan(g)”,使无眠的诗人对生命的沉郁感更加沉重、幽暗。7)在共有五个段落组成的整首诗中,每段的第四行都具有一种强烈的递进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上一篇:林语堂自传•著作和读书
- ·下一篇:张爱玲《红楼梦魇》自序
《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相关文章
- › 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tag: 基督教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
- · 《木兰诗》教学反思
- ·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 ·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四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后反思
- ·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二
- ·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 ·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 ·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 ·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 ·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 ·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 ·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反思
- · 儿童诗歌两首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