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六语】《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12-20 17:46:36  浏览次数:244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反映人性美的文章,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特别感兴趣。
    我喜欢这篇文章,且教学进度刚好到了这里,因此我在学校行政调研时选择了上这篇课文。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我的教学程序是:复习导入,整体回顾课文内容;质疑问难,确定学习目标,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老人为什么装聋卖哑;探究省略号的用法,写小片段。
    根据教学重点,在深入学习时,我主要抓住老人说的话以及说话时的神态等,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教学过程中,我请了两位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句子,并结合人物外表体会内心活动,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老教授的内心:这是一个没有信心拉琴的年轻人,因为拉出的琴声不好听,但她深深知道,初学者拉出的琴声就是这样的,此刻他需要的是鼓励,是赞赏,是自信。于是,老人决定装聋,好让年轻人继续放心地拉下去,并不时给予赞扬,毫不吝啬洋能美之词。正是由于老人的鼓励,年轻人恢复了自信,产生了神奇的变化。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认为是基本到位的。
    但是,问题也比较明显。如理解几个含有“平静”的句子,学生感到困难,而我的启发也不是很好,因此学生感到茫然。由于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费了不少时间,从而导致后面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还有,先从语言入手,再从神态这方面入手理解,缺少整体性把握,显得支离破碎。而且,纵观本课教学,学生的发言面较窄,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略显沉闷。祝书记和曾老师给予了我真诚的帮助,她们一致认为课堂上读少了,只有琅琅读书声是最美的,只有多读才有利于感悟。其实,我也让学生读了,但都是只言片语的朗读,没有把这些句子放到大的语言环境中,因而学生的感悟也是空洞的,肤浅的,缺乏情感支撑的。
    以后,我要进一步深钻教材,理清思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作出更加精彩的设计。因为我爱语文,我爱语文教学,我更爱进行语文教学探索!,【六语】《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