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学生阅读调查

2017年学生阅读调查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168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校方积极引导课外阅读,各校均开出“必读书单”,但中学生对图书的购买依旧存在对课本的倚赖性,应试类读物的销售仍是压倒性的。在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中,受影视文化影响很大,许多学生因为看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或电影,才找来原著进行阅读。

 

  各类应试教材、炒股、励志类图书受大学生热捧。畅销小说以及《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之类的通俗化经典解读在非文史哲类专业学生中则受到广泛欢迎。大学生阅读普遍比较注重实用性,而在基础学科知识、人文素养积累方面则相对薄弱。

 

  7月来临,酷暑难耐,也许是受天气影响,周末大小公园的客流已比平日有所减少。不过当记者来到西单图书大厦,却发现燥热湿闷的天气似乎并没有影响大小读者的心情,图书大厦仍旧上演着平日的热闹和拥挤,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与往日相比,当下的购书人群中似乎以家庭和学生的比率居多,据图书大厦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七、八月是暑假,因此形成了学生和家长的购书旺季。记者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文学区碰到几位家长正在为孩子挑选世界名著类图书,一位家长表示:“目前学校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要求孩子有一定规模的课外积累,我儿子的语老师特别给班里的学生都布置了一篇外国名著和一篇自选读物的读后感的暑假作业,所以,今天我也是带着儿子一起来的。”这位家长的孩子也表示,“平时学习比较忙,看的主要是习题集。但是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课外积累,光做题光看课本也不能拿到好的成绩,开学我马上就要升高二了,高考越来越近,所以现在也要抓紧才行。”

 

  同样在王府井新华书店,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形,而据销售人员介绍,7月以来,购书群体中学生和家长的比例明显增加。中外经典文学类、当下的流行文学类、历史类、社科类等是学生和家长的主要购买目标。但各书店销售人员也承认,尽管文学类等图书销售有较大增长,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对图书的购买仍存在对课本的倚赖性,应试类读物的销售仍是压倒性的,比如各种学科参考书目,习题精练等。

 

中学阅读渐热 校方积极引导

 

  北京四中是北京市知名的高中之一,由于受到联合国的资助,学校比较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除了注重升学率外,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完全由学生组织开展活动的文学社。就在放假之前的6月19日,北京四中还举办了校刊《流石》的首发仪式,据说《流石》的编撰和组稿完全由文学社的同学担纲,以季刊的形式,于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节向全校师生免费发行。

 

  在校读高中二年级的新宇同学说,“四中的校园氛围一直是比较倡导读书的。入校以来,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有一个‘必读书单’”。据了解,书单是根据不同年级进行划分的,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高中课程。比如语文下就列有80种,除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古典诗词外,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姜戎的《狼图腾》、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梁衡的《觅渡》和《把栏杆拍遍》以及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等均榜上有名。而美术、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也都包括其中。新宇说,“书单上林林总总的书目有三百多种,要想都看下来估计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会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选读一部分,毕竟我的同学们也都在读书,平时讨论起来才会有谈资。”“这个暑假除了做习题外,我希望能‘啃’掉两本‘书单’上的书,一个是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一个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如果有时间可能还会读一下同学们推荐的《朗读者》。”而据新宇介绍,除了制定必读书单,四中的文学社也对倡导读书起到了积极作用。“《流石》创刊之前,文学社就经常组织读书活动,并在校园网站上定期发布学生荐书的文章,班里有不少同学都是读书积极分子,常常发表读后心得推荐给其他同学。”

 

  此外,还有不用推荐就能一呼百应的,比如《哈利·波特》,“大结局一上市,大家肯定都会买的;还有安意如的几本书前一阵子就很流行;《于丹〈论语〉心得》我们几乎人手一本;‘小四’(郭敬明)的《最小说》我和同学们也都会看。”

 

  另一所北京颇具影响力的高中——人大附中也对学生阅读采取了一定的引导措施,上初中的张萌和班里同学最近在读《藏獒》,“这是学校图书馆的推荐图书”,此前,张萌刚刚读了《狼图腾》,他觉得两本关于动物的故事可以做有益比较。至于平时的“闲”书,“班里同学清一色都很喜欢哈利·波特系列,我们都盼望着大结局赶快上市,还有就是余秋雨的散文,对了,《红楼梦》前一阵子我们都在间歇着翻看,可能是因为‘红楼选秀’的缘故吧。”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市重点高中,该校老师一般都会有意识地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在学校的支持下,还成立了一个学生自己组织的书迷会,每月由学生自己向同学推荐图书,并做出每月人气图书榜。据了解,学生中普遍最受欢迎的杂志是《读者》和《青年文摘》,最喜欢的作家是余秋雨。另外,像由老师推荐的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小王子》、《夏洛的网》、《瓦尔登湖》、《喧哗与骚动》、《麦田里的守望者》、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等图书,在学校里还是比较流行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也有相应的老师推荐书目,如《活着》、《变形记》等经典都是学生的必读课外书。但据高二学生应汇祺介绍说,除此之外,该校学生阅读还是以休闲杂志、漫画为主,尤其是理科学生,平常不太读文学作品,在文学上,受《萌芽》系列读物影响较大。就算阅读经典,也是为了高考语文多加几分,学生自己的兴趣并不太大。

 

  老师热力推荐带动学生一定阅读热情,但相比之下,学生自主选择图书的范围就很有限。复旦附中高三学生蓝婷介绍说,“学习很忙,没有时间看课外书,老师推荐的书,一学期能看完两三本就算很不错,没有更多的时间自己读书。”这种情况在上海市其他中学也普遍存在,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曾经汇编过一本学生文集《我的阅读我做主》,从学生送上来的读后感可以看到,他们确实也自发进行了一些课外阅读,如“《围城》中的幽默”、“金粉飘零,谁人之过——读《金粉世家》有感”、“《长恨歌》中的古色风情”等。但很明显,学生的阅读受影视文化影响很大,许多学生是因为看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或电影,才找来原著进行阅读。

 

大学阅读散漫 功利为主兴趣为辅

 

  北京大学经济类专业的怡然一放假就没有闲着,马上到书店买了一套公务员考试教材,她表示,“原本以为一上大学就轻松了,能看自己想看的书,但没想到学习压力更大了。为了毕业后能顺利就业,我不得不应付各种考试,英语四六级自然不必说,为了出国曾考过GRE,现在为了就业准备考国家公务员。所以大学3年以来,除了课本,读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应试考试的书了,不光是我,我们班上的都是这样。”除此之外,“看的最多的可能是杂志,《读者》、《知音》、《家庭》,或者《时尚》、《瑞丽》之类。”当问及大学三年期间印象最深刻的课外阅读是什么时,怡然想了很久,“大概是余华的《兄弟》吧”。

 

  同样,复旦大学的阅读情况也不容乐观,就文史哲专业的调查看,社科类及文学类图书学生一般都将其当作专业书看待,配合课程来选择阅读,除此之外,以非功利为目的的阅读比率较低。炒股书在近期是热门,而像《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之类的通俗化经典解读在非文史哲类专业学生中则受到广泛欢迎。另外,畅销小说也是传阅得比较多的,比如《我的千岁寒》,还有励志传记,如《墨迹》等。

 

  中国人民大学的菁菁也是大三学生,因为是新闻专业,所以当务之急是找个单位实习。“我的阅读基本是围绕专业进行的,比如刚刚看了《爱德华.R.默罗和美国广播电视新闻业的诞生》。其他同学我估计也主要在读专业类、考试类或者对求职有帮助的书吧。”至于其它方面,“基本只看畅销书了,宿舍里有什么小说看什么小说,最近在传海岩的《舞者》和王朔的新书;还有看炒股票的和面试的。”

 

  另外,据人大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学生借书情况统计来看,他们的阅读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有些跟着兴趣走,有些跟着考试走,并不考虑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对而言,他们比较注重实用性,而在基础学科知识、人文素养积累方面则比较薄弱。

 

 

,2017年学生阅读调查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