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标准化考试的思考

对语文标准化考试的思考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455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恢复高考至今,语文试题不外三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阅读理解﹑作文。这样的语文试题确实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考查全面但是繁琐零碎,能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但是扼杀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露:

 

    一、标准化选择题“肢解”了语文。考太多、太零碎的局部知识,费时多收效微,使语文变得鸡零狗碎,师生疲于应付,而且几乎每年都有一、二道不够科学严谨答案很勉强的题目,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贻害无穷。

 

    以考查语言知识为主的汉字题为例,命题者为了防止题目被押中,不仅题目偏而难,而且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时考的词语连《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都查找不到,如“不孚众望”“美轮美奂”等,即使把语文课本倒背如流也不能奏效。虽然每道仅有三分分值,包括后面的病句识别、标点符号、文言文阅读再加上科技说明文的几个题型,占整个试卷分值不足百分之三十,但要过关得分,都不容易,也不是简单地下工夫就可,而得了高分也不就意味着语文水平真的很高了,更多地体现了对考试技巧的悟性或押题的运气。

 

    二、尚不敌英语,高考语文只考“读、写”而至今不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即使是阅读,也仅局限于理解题,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表现力无从测试;何况有时候选文不好,答案令人费解,如2001年的《门》2004年的《人体干细胞》等,都不是中学生的水平所能理解把握的。语文考试丢失了语文的一大半却一直以偏当全,误以为这就是语文的全部。

 

    三、高考作文评分总体拉不开档次,离散度小,使中学作文教学陷于两难境地。按写作规律教学难得高分;奔高分作文训练难以提高写作水平。而高考每篇作文的评分时间平均只有90秒,作文评分不够公正已经使中学作文教学陷于困境。每年高分作文一出台便成为竞相模仿的对象,来年定不难见到它的身影。高考中作文这根“指挥棒”发挥的是消极作用,从考题到评分严重偏离了作文的根本。

 

    任抽这样的一份高考语文试卷摆在面前,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相应训练谁也没有把握拿高分,专事汉语研究的教授文人学者专家也不例外。著名作家王蒙面对小孙子的语文题“傻了眼”,只是高考语文生活化的一例罢了。

 

    以今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来说,那篇话题作文“双赢的智慧”——材料导语加话题,当然没有什么创意,而考前不少地区的模拟卷都写过类似“和﹑和谐﹑合作”等意思的题目了。

 

    请看今年山东高考语文卷的T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整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姿采。

www.nx899.com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共353个字,材料占299个字,是今年17份作文题目里叙述最冗长的。其实话题本身的含义并不难把握,难把握的是前面所给的材料和导语两段文字,涉及的头绪多信息杂,且经不起推敲。在所举事例中,显然木匠和石匠更多的是合作,用来强调竞争这层意思有失偏颇,由下文也可知;再牵扯出小徒弟泄愤以及为建筑界添采的话,可以立意的角度明显增多,除了对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甚至误导外,意义不大。

 

    导语本来是要提炼材料意思,使写作题意更明确化的“引导之语”。但这里导语由材料得出了中国人处世的哲学,未免小题大做,试试看,假如不看下文,你能从上述材料得出这样的结论吗?长短相形的处世哲学真的“彼此都有好处”吗?要把考生导向哪里呢?后面的“推而广之”,简直就是一条硬装上的尾巴,仅仅是勉强引出话题罢了。而这条尾巴上的几个词语“竞争”“智慧”“双赢”不意却成了写作中的一条重要伏线,据说阅卷时成为衡量学生作文是否扣题的主要尺度。一点不假,再加上“合作”,这个题目简直完美无缺了,只可惜这样的完美无缺考生作文是无法做到“不缺”的。

[1] [2]  下一页

,对语文标准化考试的思考

《对语文标准化考试的思考》相关文章

tag: 语文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