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模式嬗变与目标诉求

高考改革的模式嬗变与目标诉求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550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内容提要:高考是我国为了选拔优秀人才而设立的一项全国性选拔考试,在衔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起着关键性的桥梁和纽带作用。“3+X”高考科目设置方案,是高校招生工作中“把统一考试与多样性、选择性考试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是推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举措,实现考试目标由“知识本意”向“能力本意”转变,发展模式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这既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人才选拔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是高考改革的价值诉求。

    关键词:知识本意    能力本意    高考改革    发展研究

    一、高考内容改革的实质:从知识本意转向能力本意

    我国从1952年起开始实行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入学考试,即高考,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重大改革,也是我国为了选拔优秀人才而设立的一项全国性的选拔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和连接基础教育的主要纽带,高考及高考制度的实施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为选拔和培养社会急需有用之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我们知道,自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来,关于高考命题方式与高考科目设置就一直处于改革之中,而高考内容,即高考科目设置以及所考科目的权重,一直都是高考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从2002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3+x”高考科目设置方案,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并为每名考生必考科目,外语是笔试与听力相结合;“x”是指高校根据本校的层次、特点和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中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所报的高校志愿,参加高校(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

     “3+X”高考科目设置方案,是对以往固定设置高考科目做法的一种冲击,是向开放式、创新型设置考试科目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因而,“3+X”是高校恢复招生考试以来最大的一次高考改革,它实现了高考内容由“知识本意”向“能力本意”转变的实质,也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于高考改革的现实诉求。这是因为:

    1、从知识与能力的辨证关系看,知识本位教育观倾向于知识传授与灌输。在以知识本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递知识的工具,学生成了被动的认知体。能力本位教育观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倡导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是高考改革一个崭新的理念。能力本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这四种学习能力构建了当代教育四大支柱,是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基本要素。

    2、从主体选择的自主权角度看,“3+X”高考方案成为“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在高校招生工作上的具体体现。高校在考试科目选择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权;考生选考科目需要达到一定的资格水平和录取分数线要求,这使得高校在招生录取时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更便于高校审核考生基础知识和专

www.nx899.com

业相关知识水平。同时,考生自己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选择相应科目参加考试,选择相应的学校与专业。这种双向选择既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也贯彻了扩大考生与高校的自主选择机会。

    3、从学科知识分类的角度看,“3+X”高考打破了原来高考体制中文理分科的界限,学校对各专业所选科目将会更加合理、科学。考生也可以跨类报考,这在知识经济跃居社会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飞跃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及新兴学科不断产生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同时,“3+X”高考制度的实施,为高校专业的发展、文理学科交叉渗透所需要的考试科目提供了选择的可能,使得知识分类更加细化,更加科学。高校选择考试科目,不但有利于选拨优秀人才,要考虑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而且也给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4、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看,作为高考改革的一次重要的尝试,“3+X”高考各科目都进行了一些改革试验,注意引导考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适当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试题。在“X”中增加综合能力测试,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可以克服往年高考改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部分中学生的过分偏科现象,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可以更好地考察考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1] [2]  下一页

,高考改革的模式嬗变与目标诉求

《高考改革的模式嬗变与目标诉求》相关文章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