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的“同理心”
沟通中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你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在沟通中,同理心尤其重要.有个英国谚语说:“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工作中因为某件事发生了冲突,也有说“你坐那个位置看看,也要这样做”,说的也是同理心的概念.但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理解就够了吗?是不是还有更深层面的东西呢?我们把同理心分为两个层次.
表层的同理心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了解对方的信息,听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表层的同理心.深层次的同理心是理解对方的感情成分,理解对方隐含的成分,才是真正听懂了对方的“意思”,才是深层的同理心.
你的同事小张,是个很优秀的销售代表,在公司业绩领先.但他最近有点消沉.下班以后,在办公室,他找你聊天.
小张说:“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但客户的销售量还是不高.”
这时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怎样来回应呢?你是建议他怎么做吗?你是点头倾听吗?你是一起来抱怨销售政策吗?其实表达同样的这句话,其中蕴藏了很多种不同的感情成分,有抱怨、无奈、表达建议、征求建议、希望指导等.能听懂他表面的意思是初级水平,关键的是听懂他说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的内容.下面是用不同的方式说“用了一周的时间,客户的销量还是不高”的事实.看看不同的说话方式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
小张说:“嗨,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客户的销售量还不高.”这样的说法,对方可能表达的是无奈,小张不知道怎样来做这个客户,他已经没有办法了.
小张说:“看来是麻烦了,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客户的销量还是不高.”这样的说法,可能对方是想切换这个客户了,可能小张心中已经有后选客户了.
小张说:“说来也奇怪,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销量还是不高.”这样的说法,可能小张想从你这里得到建议,希望和你探讨一下,怎样做这个客户.
也就是说,对方表达的“信息”是同样的,但是因为表达的语气不同,所以带给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给对方回应最多的是“给出建议”.当对方仅仅是向你抱怨的时候,你给出了指导的建议.这时小张心里会怎么想呢?他可能想:“就你厉害,就你能,难道我不知道怎么做业务吗?你又不是销售经理,上个月你的销售额,还没我的高呢,凭什么指导我?”但是他不会和你说的,表面上他会附和你的说法,很可能其中有很多不耐烦.最后的结果是你好心帮他,可是还落下了坏的印象和一个“好为人师”的绰号.真是不划算.
当小张在抱怨时,他其实自己知道怎么做,就只是想发泄一下而已.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着,你只要听着就可以了,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抱怨.
当对方无奈的时候,可能对客户的能力有怀疑.可能需要和你分析一下客户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的策略,这个时候你只要安慰和一起分析就可以了.
当对方想切换客户时,可能是对直接切换的信心不足,需要你给他鼓励.这个时候你只要鼓励他,并分享你曾经切换客户的经验就可以了.
当对方是真正寻求你的帮助的时候,你可以和他一起来分析这个市场的情况,给出你的建议.但是要说明,仅仅是你的建议而已.
在沟通中,光有表层的同理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深层的同理心,这样才能真正听懂对方的“意思”.尤其是我们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很多情况下是让对方懂暗示,让对方“猜”.如果不知道通过“感情成分”和“隐含成分”来了解真实的信息,就会造成沟通的障碍.
,沟通中的“同理心”- ·上一篇:办公室“代沟”困扰职场女白领
- ·下一篇:辩护词
《沟通中的“同理心”》相关文章
- › 沟通中的“给予”和“索取”
- › 沟通中的“同理心”
- › 直销沟通中的十大锦囊妙计
- › 沟通中的“诈而不欺”
- › 沟通中的三个“S”
- › 心理停顿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
- › 沟通中的11个C
- › 沟通中的“三诚”
- › “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沟通中的“同理心”
tag: 暂无联系方式 沟通技巧,有效沟通技巧,沟通的技巧,演讲与口才培训 - 交流沟通 - 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 推荐
- · 怎样与不同品性的人打交道
- · 沟通的黄金时机:从不满开始
- · 提高沟通技巧的五个途径
- · 沟通兵法之一:认清目标与底线
- · 调薪时刻如何沟通?
- · 深度分销之沟通篇(下)(新品篇)
- · 提高一对一沟通技巧
- · 扩散坏心情失去好朋友
- · 经理人绩效沟通的十大禁忌
- · 身在高层,赢在沟通
- · 项目沟通管理
- · 聆听——练就沟通的基本功
- · 老板与高管的有效沟通途径
- · 危机公关,千万不要沟通过度!
- · 鬼谷子 语言沟通技巧(1)
- · 销售沟通技巧的八大要点
- · 领导,你懂得沟通吗?
- · 从语言对抗到武斗冲突的沟通过程剖析-原来
- · 沟通中的“给予”和“索取”
- · 最常见的几种沟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