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试卷点评(上)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试卷点评(上)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597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题目】

很久以前,有三个探险家结伴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寻宝。经过数天的探访,终于寻得19件宝物。按照出力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三个探险家约定分别按占总件数的1/2、1/4、1/5的比例来分配这19件宝物。

但无论他们怎样演算,就是不能按比例分配。就在他们愁眉不展之际,一位白发飘逸的长者路经此地,他了解到分宝物的难处后说:“这有何难?我借一件宝物给你们,待你们分好宝物后,再把我借给你们的宝物还我就是了。”以20件宝物作总数,三人很快就按10件、5件、4件的份额分配完毕,还剩一件交还长者。

材料中所讲的故事会使我们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借”。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点评】

这个“借”字,含义颇丰。可以作“借得”,也可以作“借给”;有物态的实借,也有思想精神的虚借,生活中确有各种各样的“借”。因此,这个话题对中学生来说,切合实际,题意明确,审题不会有什么难度,在选材、立意、角度诸方面,具有自出心裁的灵活性,学生应该有话可说。

自从用话题作为应试作文题以来,话题作文以一段具体材料导引正题为常见的命题形式。这也产生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那就是材料的作用被淡化,材料的导引是否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即以本题而论,如果舍弃三人分宝这个故事,直接单纯地“以‘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不可以呢?它与提供材料后再点出话题,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话题的含义比较复杂深奥,或具有某种特指性,用一些具体材料点拨,引发考生思考,也是必要的;如果以一个词作话题,这个词的含义已很明确,又不具有命题的专指性,那么这个供料话题与直接给题目或者单纯给话题,只是形式的变化,而没有本质的不同。这样,删去导引材料似也无妨。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试卷点评(上)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试卷点评(上)》相关文章

tag: 中学  安徽省  涡阳县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