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评价考试

素质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评价考试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169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为此,《通知》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要方法多样,探索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评价方案突出了三个评价体系的建立,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核心思想是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伴随着评价功能的改变,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都发生了改变。比如,评价学生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学科学习目标都作出详尽规定,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时关注学生在以下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一、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二、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三、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四、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五、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这一改革举措,是对中小学评价与考试的全面创新,使沿用了40年的评价学生的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

 

  关注学生发展过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要纠正原来一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法。强调重视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提出改进意见。

 

www.nx899.com

  过去是考什么教什么,考试决定教学,其实是一种结果导向。现在是把人们的关注点引导到注重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好的过程,当然会有好的结果。教育工作不能仅仅追求结果,更应当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应当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此次评价改革,突出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趋势。这一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求。这是教育评价的新突破,也是与传统评价的主要区别。

 

  评价一个人的发展,不仅仅考查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而对于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的发展如何评估,一直是国际性的难题。正如教育家指出的“不可能把人的发展目标完全精细的量化,智慧是不能被测量的”。专家认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无论怎样的考试都不可能反映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既然能力的发展不可能被精确量化,因而也就很难被测量。所以,更多的要靠日常的观察。因此,评价学生的措施与方法必须多样,除了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的评价方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比如,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此次评价改革提出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和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运用成长记录袋反映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优势和不足,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其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同时提出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的形成应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的参与,使记录的事实典型、客观、真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素质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评价考试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