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清纯与脆弱
冰心的清纯与脆弱
接着,作者在谈到“民国诗人们”时,引用了中文,即引自郑振铎《(雪朝)短序》的语言,前面引用的“这些新诗运动的诗人们,对于诗作态度……”一般即此。
中田从第二节开始,转向对冰心的诗的介绍。她强调冰心的心中“闪烁着东洋人所具有的严肃的魂灵”。她从《繁星》中总共引用了二十二首诗,引用时,又做了例如下述的解说。 “她深思的结果,明确地攫住了死的真实姿态:死啊/起来颂扬他/是沉默的终归/是永远的安息。她的人生观永远基于东洋哲学之上。”
作者就是以这种口吻,开始叙述冰心对“人类每个人”的歌唱,叙述冰心“知道只不过是微小存在的一个人的事情”(第三节)。指出想要对有着“姊姊的善良,妹妹的谨慎”的青年的教导;中田又指出,“她毕竟是东洋女性,有的时候是歌颂母亲慈爱的好姑娘;有的时候是思念孩子的母亲”(第四节)。接着,在最后的第五节,指出“她是具有东洋人格的诗人”,结束了对冰心诗的介绍。
在介绍中,中田强调“东洋人”、“东洋哲学”,给人以冰心的诗是内向的、静谧的强烈印象。虽说社会力量的强度欠缺,但毕竟攫住了清楚地、富于思索的冰心的诗的魅力。不仅是对社会的呼唤,而且是想要突破社会的表层,直接与人生的深奥相联结。从引用的诗中所感受到的,是直观的情感,是冰心的纯真与清澄,即清纯的情感。
即使在当时,冰心清纯的魅力已使中田倾心。就我所知,且不必说冰心,就是中国的其他诗人(或作家),也没有这样被综括加以翻译、介绍诗作,从文学角度予以论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我对并非中国文学者的中田信子的业绩,予以高度评价。
可是,如何理解前面引用的“中华民国的国民思想完全改变了昔日的面貌,一切都感受到新的灵魂的飞跃”呢?如果这是中田自身四年前所写《中国最近的诗》的时代,即大正十四年(1925年)四月尚可理解,但是作为对昭和四年(1929年)的现状的认识,就不能说没有问题了。我并非说“继承了孙文思想”这一政治判断存在问题,而是在琢磨“经常居于其前列的诗人们的思想”时,对用中文原封不动地引用前述1922年发表的郑振铎的一段文字,感到迷惘。这四年期间,日本关于中国文学的介绍,发生相当大质的变化,概括起来,有如下问题。
几乎在改元昭和的同一时期,对中国文学的介绍,由以推进所谓“文学革命”的胡适和周作人为中心,而转移到介绍以田汉(1898-1968)为轴心的郭沫若(1892-1978)、郁达夫(1896-1945)等创造社剧作家和诗人作家到以上海为中心的文学运动上来。山上正义18在《新潮》24卷2期(1927年2月)中发表的《中国文学者群》,或许可谓是其象征。1927年后半年,作为《中国革命新诗抄》,山口慎一19在《文艺战线》4卷8期(1927年8月),译出“矢名氏”、“无名氏”的诗,开始介绍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而且以山上正义的《话鲁迅》(《新潮》1928年3月号)为开端,从这一时期起,开始较多地涉及鲁迅了。
在中国,为了躲避蒋介石国民政府的镇压,而且为了排日和抗日,文学家们开始成立左翼作家联盟,这是1929年的事情。日本的关心,也在1929年集中于这些左翼作家的动向之上,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日本左翼运动逐渐发展,而镇压也日趋加剧的时期。在这期间,中田介绍冰心,如此强调她是东洋人,实在令人感到有某种的心寒。
同一时期的北村兼子21在《中国的诗歌动向》文中写道:
“在无产派的文艺战线中,也有歌颂底层痛苦生活的深刻的诗歌,但是它毕竟是昔日白居易吟破的糟粕,如今则是风格卑下,没有吟诵的价值。反而在排日宣传中却有警句,尽管是在说日本人的坏话,但有的诗句却很感人”。
这篇文章写于1929年1月13日,因此与中田的文章是在同一时期。北村在文中特意强调“我不是诗人”。或许她因为是《朝日新闻》的记者,所以才这样无所顾忌。在此之前的《创作月刊》2卷1期(1929年1月)的《中国的诗》中,北村写道:“这期间,中国的新诗无视格律,仅仅是语句的排列,如同西洋诗的日译。根本谈不上打破旧习。”北村文章对于冰心毫无涉及,所有具体的人名,除“白居易”那种古典人物外,也只是提到清代钱牧斋、王渔洋,新诗人一名也未列举。由于是诗及诗的动向的报导,所以,即使没有列举,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没有忽视“排日宣传中”的警句,从中抚摸到了中国的脉搏。由此可以说,她作为敏锐的新闻记者,切近了时代。
另外,对作为诗人的中田,她在1925年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
- · 《木兰诗》教学反思
- ·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 ·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四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后反思
- ·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二
- ·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 ·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 ·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 ·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 ·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 ·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 ·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反思
- · 儿童诗歌两首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