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反思

《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反思

12-20 17:26:02  浏览次数:384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反思
昨天讲课,效果不好。        1、课堂松散,随意性强。自感没有达到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        2、和学生抢占表演的舞台,自己的激情语言太多。        3、没做好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平时如果把每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何以会有仓促不安力不从心之感?        4、太注重课堂的“亮点”。昨天上午集体备课时,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按基本的教学流程来进行,我却主张讲课要像说相声一样,要丢出一个“包袱”,以达到课堂的一个小高潮。所以设计了一个采访活动,结果弄巧成拙,致使课堂时间严重超时。回想起去年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就简单的两句话:“朝这儿看”、“听我读”,没有眼花缭乱的课件,没有激情四溢的语言,却像轻轻的小河流淌,如淡淡的茶香飘溢,朴实无华却令人心情愉悦、回味无穷。那才是真正的课堂。
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反思二 在执教《到山下去看树》这一文时,我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整理课文所提到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孩子们一起去思考,一起去探寻文字背后所蕴含着的言外之音弦外之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想象,补白文字。
课文在开头写战士们所驻守的那块“黑褐色的土地上”,“高原一年四季飞雪茫茫,闭眼冰天,睁眼大雪,只能隔着厚厚的墨镜看世界,满世界除了风雪,连根青草、连只飞鸟都看不见”。这样的体会对学生来说太遥远了,而这短短的文字根本就无法让孩子们走进那样一个甚至让人有些恐惧的世界。在孩子们的语言世界里,他们只是觉得那里环境太恶劣了。为了加强孩子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我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在那样的地方,在我们的视野里,究竟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看到鹅毛大雪纷纷飘落的样子;到处都是冰雪的世界……能听到狂风呼啸的声音;能听到冰雹落地的声音……)其实不是同学们的语言贫乏,不是我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而是战士们所能看到本来就少,而这一切还是透过“厚厚的墨镜”所看到的。他们耳朵所能听到的声响也极其有限,所以当“只能听到简单的几个喂字,但我们仍然为能听到山外的声音而欢呼雀跃。”
二、抓住动作,感悟情感。
“将军转过身去,他哽咽着,两颗豆大的泪珠从他的眼角滚下来” 。“随后,将军缓缓地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在教学这一语段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将军是身经百战的军人,军人更是流汗流血不流泪,将军的泪珠,将军这一个庄严的军礼包含着什么?(将军对这些守卫祖国疆土的戍边战士的感激之情;对这些战士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毫无怨言地守卫祖国边疆的那份敬佩之情。)这是我课前备课时所想到的答案,而学生的补充更揭示了将军的动作的深刻内涵。
(愧疚——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整整三年,只是想下山去看看树。而就这么简单的要求,将军以前居然都不知道;这么长的时间,将军居然都没有来看望一下这一群可爱的战士,将军觉得愧对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是我的老师,课堂上只要学生思维的智慧火光一旦被点亮,它所绽放的光芒将会瑰丽无比。
三、抓住“眷念”,升华情感。
“离开那儿好几年,每当在夜里想起那些日子,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深深的眷念。”针对“眷念”一词,课前我设计了如下的质疑:那是个鸟都飞不到的地方,那里冰雪覆盖,生活单调,环境极其恶劣,作者为什么还如此深深地眷念那里?在课前我所预想的答案是:那里练就了战士们坚强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毅力。学生有了前面对环境的想象,对将军情感的烘托,觉得这眷念中还包含着一份责任,一份守卫祖国边疆的沉甸甸的责任。
语文是传递情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舞台,是智慧催生智慧的沃土,是教师学生享受精神盛宴的乐园。
  一、“创设氛围”,这一环节采用了与课文内容贴近的《最可爱的人》作为诵读内容。(此诵读材料,是经历了网上搜索,个人改编之后“诞生”的。)而后,直接导入新课。此外,《最可爱的人》因考虑有点长,(幻灯片出了两张)所以采取一生领读,而后男女生分开读进行。   从我们学校所实施的课堂教学“五环”出发。   二、“预习交流”,这一环节总体感觉有点简单,只有“字词”和“介绍故事梗概”这两项内容。开始设计的时候,只是觉得这节课内容有点多,就想把这部分内容压缩一点。一直到昨天晚上才有此发现――太简单。但是太晚了,就那样吧!没有改动这个环节还有一个原因:这是一节阅读课,课前的预习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就是今天课堂上幻灯片出示的。第二是孩子们收集的内容,可是收集的内容不便在“预习交流”环节展示,而是贯穿了整个课堂。   (个人见解:阅读课的预习,以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为主,以课后题为线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   三、“探究展示”,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要构成。针对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即:(一)战士们为什么要到山下去看树?(二)战士们在山下看到了什么树?(三)感悟将军深情。   前两个问题联系紧密,是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同桌合作学习。采取的探究方法: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采取的学习方法:(一)找相关句子,重点词语;(二)谈具体体会;(三)诵“我”的感情。指导读的方面,采用“一生读,其余学生闭眼想象;男女生比赛读;分角色读。   此外,在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时,中间穿插:让孩子们展示了他们预习时收集的有关高原的气候特点,师补充介绍,再出示战士们在高原上巡逻的图片,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不足:(一)第一个问题的指导不到位,这个问题是让孩子们充分地体会高原环境之恶劣、战士们生活之艰苦。进而体会战士们要到山下去看树这一愿望的原因,以及迫切的心情。   (二)整个探究环节,评价性语言不够贴切。没有把孩子们平时课堂上那股“疯狂”劲调动起来。可能是孩子们也有点紧张吧!还可能是我引导的不够,再者也有点担心时间的问题。今后要在这方面努力。   四、“总结拓展”,这一环节在五环中的位置应该是最后一环,但针对这节课,我做了变动。我想升华了孩子们的感情之后,再引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另外,前面正是感动人心的时刻,猛地转身进行“达标检测,”似乎有点不妥。拓展部分展示的也是孩子们预习时收集到的军人的感人事迹。   因时间关系,就找了两个同学进行展示。孩子们的感人故事,配上《说句心里话》的背景音乐,效果还是蛮好的。以致于都听“傻”了,情陷其中,忘记鼓掌了。(这是课下孩子们说的。)听完故事后,用“行动表达敬意”,给最可爱的人敬献队礼。在《血染的风采》的背景音乐声中,孩子们面对图片上的军人行起了庄严的队礼。那一刻,“俏皮劲”“捣蛋鬼”、、、、、、都不见了,孩子们陷入“情”海之中,表情凝重。   不足:孩子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可我也身陷其中,以致于都忘词了。面对可爱的孩子们,突然之间觉得好难过呀!空气中流淌的都是“悲伤”。   五、“达标检测”,这一环节设计的内容是:“和最可爱的人面对面”。即:身处幸福生活中的你,此刻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不足:进行到这一环节时,就剩三分钟了。本来是想先升华了感情,再检测的。可是呢,事与愿违。可能是过渡的太快了点吧!可能是最后定格在大屏幕上,解放军叔叔抱着小女孩泪流满面的画面刺激了孩子们,可能那悲伤的气氛还笼罩着孩子们,可能、、、、、、此时的孩子们,沉默了许多。提问起来的孩子中,有一个还流泪了。(课下这个孩子,委屈的告诉我,看到那画面,听到那音乐,想到地震中的场面,还有高原上的战士们三年看不到绿色,心里难受,就想流泪,所以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我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语无伦次了。师总结之后,再次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了《最可爱的人》。   那个完成的不太完美的“达标检测”,自然而然的划归到“作业”――“我手写我心”行动之记录这节课的感受。   三、个人反思:   通过这次讲课,深感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欠缺,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够妥当。平时吧,讲课的时候,还时不时的蹦出个笑话来,随机“幽”他一“默”,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当然肯定也有点乱,但是,举手发言的孩子也增加了好多。今天倒好,不用维持纪律了。自己一正经起来,孩子们也跟着这样做,所以有点冷场了。   终于下水了,感觉、、、、、、呵呵,保密!今夜,写下此文,期望参与听课的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期待中!谢谢!   对“探究展示”环节,把握的不够好。还要多向优秀的老师学习才是啊!细一探究,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只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反思

《《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