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四语】《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12-20 17:46:36  浏览次数:979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专题是“中外童话”,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童话的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小木偶的故事》是这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关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用书》这样写的:1、认识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对教学目标的预设,我这样解读的:生字可以随文认识,道理不用学生概括,课文最后一段有现成的句子——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很容易找到。关于续编故事,我的理解是可以作为一项回家作业,因为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不应上成作文课。至于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我前面已经说过,因为课文是一篇童话,童话就是专门为儿童写的,所以课文本身的内容十分浅显易懂,没有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这样的课文,一般可以通过朗读就能较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看来,这篇课文就给我一个印象,太简单了。但是简单的东西反而不容易抓住重点了。
《教师教学用书》在本组课文单元教学提示里写道:“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这一组课文的学习,学生读了童话,讲了童话,这篇课文学完之后,还要续写童话,唯有演童话学生还没有尝试过。这篇童话人物众多,情景对话也很多,让学生据此演童话是个十分不错的主意。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时,教室里顿时欢呼起来。我根据座位表,分了四个大组,每组指定了一名“导演”,要求在指定的地点编排。由于我们班的教室特别大,所以非常适合学生编排剧本。每一组同学围在一起,大家七嘴八舌地争抢着不同的角色,他们还准备了各种有趣的道具,用红书包来表示 “红背包”,把红领巾别在腰带上,表示小红狐的尾巴。拿直尺表示小女巫的“魔杖”。在排练时,我看到不少学生拿着语文书在互相对话,就让学生停了下来。我提醒他们说,要演好课本剧,首先要把课文读透,认真体会你所要表现的那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表演的时候,要学会创造,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自己的动作和表情发挥出来,这样才叫表演。所以表演时,切不可拿着语文书照读书上的句子。经我这么一说,学生便放开了手脚,排练更带劲了。
四组学生表演完后,我适当进行了点评,一堂也就差不多了。这堂别具一格的语文课给了我一些启示,语文课首先要顺着学生的兴趣来开展教学活动,如果能偶尔进行一下创新,或会有另外一种收获。,【四语】《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