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回到文学现场
大学语文:回到文学现场
《大学文学》何为?
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三位学者注意重心的是文学作品,而非文学理论。怎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大学与文学有关的课程设置,基本沿袭过去几十年体制不变,文学史(以及各种思想史、社会史、文化史、学术史)和文学理论(以及各种哲学体系、批评理论、文学史框架)始终是两个凶悍的超级国,不断向共同的殖民地(作家作品尤其名著经典)要求最惠国待遇乃至宗主国特权。
在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密切合作下,作家作品始终是被解释的对象、被利用的材料,没有发言权。不断更新的文学史框架和文学理论体系淹没了作家作品,大学生要想涉足这片沦陷的土地,必须从文学史或文学理论的衙门领取入场券,进去之后发现,那片沦陷的土地原来早就像鲁迅笔下的“过客”所经之地,“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他们无法推开各种现成的命名、通用地图、路标乃至活的向导。在他们和作家作品之间横亘着多少屏障!在这样的小说面前,“把文学当作文 ”,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进入中国文学史。但是,不幸的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文学史实际是理论史,它已经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可以脱离文学作品而存在,甚至在某些时候,理论家用理论去套作品。文学的评奖被理论家霸占,文学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越来越令人看不懂。
因此,回到作品,回到文学现场,让文学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一部分,是编辑这本书的最大梦想。各民族语文的奥秘,其丰富、灵活、创造性的语文规则,就蕴含在各民族文学特别是文学经典中。文学大于语文,文学高 语文,文学也包含了语文。“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之间的区别,实际上也只能用文学的标尺才能看出来,在“语文”方面则大同小异,因此“中学语文”之后继之以“大学文学”,可谓归本认宗,反之于正。通过提高文学修养来强化语文训练,这也正是当年胡适之站在新文化的立场提出“文学的国语”的设想。
“文学教育”应该成为文、史、哲、理、工、医、农各科大学生人文教养的基础,而不仅仅是文学专业学生的研 对象。文学阅读、文学欣赏、文学熏陶并非一门专业。中文系之外的大学生选修“大学文学”,并非“跨专业”来寻求一门可有可无的学问,而是培养他们作为一个人、通过理解文学来理解人生、社会、生命、世界和历史的一种心灵的综合能力。
以“文学经典”为中心,应该
www.nx899.com让学生通过选修这门课程,摸索到通向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 一条道路,在晚上的世界里和人类最优秀的心灵进行对话,呼吸到高山之顶的新鲜空气。这就是钱理群、李庆西、郜元宝编辑这本书的目的。
- ·上一篇:高考作文带领我们走向何方
- ·下一篇:《阿房宫赋》备课参考
《大学语文:回到文学现场》相关文章
- › 大学语文:回到文学现场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大学语文:回到文学现场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
- · 《木兰诗》教学反思
- ·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 ·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四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后反思
- ·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二
- ·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 ·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 ·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 ·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 ·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 ·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 ·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反思
- · 儿童诗歌两首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