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科 举 制 度 看 今 天 的 高 考 制 度

从 科 举 制 度 看 今 天 的 高 考 制 度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380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用的书生,并在科场内外上演一幕幕“范进中举”式的悲喜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所看重 的是科举所带来的“利”,而忽略了科举本身的价值功能,从而严重影响了此后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文化心态和性格特征。

1952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命题考试,文革后又恢复高考制度。几十年来高考制度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高考与古代科举有着基本相同的精神实质,宗旨是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目的是科学有效的

选拔优秀人才。它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考生凭才能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并为推动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全社会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几十年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

①随着高考为全社会所接纳,它对教育的巨大导向和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高考本是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中间环节,是对中学教学成果的全面检验,但高考重压下的中学教育以应试为目标,一切向升学率看齐,一切活动围绕高考展开,教学过程不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学习而是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最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在高考的影响下,越来越成为一种语言文法的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操练。因此,中学教育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教书育人、教书树人的目标,教育本身的功能逐渐消弱。

②由于“一考定终生”的客观后果,高考逐渐成为一种砝码,一块敲门砖。学校用高考来衡量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用高考来衡量学校,社会用高考来评价考生,更加强化了高考对中学教育“魔力指挥棒”的作用

www.nx899.com

。另外“黑色七月”、“考试地狱”等称号及考生晕倒在考场

里、考后大哭、烧书包等反常行为,都说明了高考给考生及全社会所带来的沉重压力。

二、高考改革建议

对高考制度虽然有种种争议和批评,但目前来说高考仍是一种较公平、公正、客观的人才选拔制度,要想使高考制度真正的与时俱进,有效的促进和引导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并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必须改革创新。

1.录取方式

高考既然是一种社会竞争性考试,应公平第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的不平衡,因此国家在采用统一试卷的同时,应制定较公平的分数线,以保证广大考生的利益。目前的情况是各省市的分数线不一,而且差距很大。

2001年两位山东考生进京状告教育部,理由是师资、教育环境和水平优于山东的北京的分数线远远低于山东,使考生有相同的成绩却不能接受同等的教育。两位考生虽然最终败诉,但他们的行为却是对目前高考录取方式的一次巨大抗争和挑战。因此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

发生,为了维护广大考生的利益,维护高考制度的平等性,必须改革“各自为政”的局面,全国划定统一的分数线。

另外,一些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因为经济利益等原因,向一些达不到分数线的考生收取高额学费,使这些人成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高价生”,这样不仅损害了高考制度的尊严和平等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录取过程中要坚决杜绝“高价生”现象的发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从 科 举 制 度 看 今 天 的 高 考 制 度

《从 科 举 制 度 看 今 天 的 高 考 制 度》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