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价过程中重建对话机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研究为例*

在评价过程中重建对话机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研究为例*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841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摘要:课程标准作为新课程新思路实施的依据和课程改革取向及成效判定的准绳,需要接受社会不同人群的价值评判。课程标准评价的实质是课程价值标准的评价。课程标准评价的实施,需要创建以对话为特征的评价机制。课程标准评价过程是网状交织的多重对话过程。课程标准评价的研究应致力于对话机制的重建。

关键词:课程标准评价;对话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评价研究》项目成果之一,该项目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的研究实验与推广》的子课题,组长杨小微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组长江光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另外,湖北大学陈佑清教授、河南大学刘志军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教师刘亚、2001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勇、王凯、陈秀玲、梅波、芦苇、朱丽等参与了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多位领导、课程改革专家组多位专家及国内课程与教学论界多位同行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杨小微(1954—),湖北宜昌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多项教育部重点课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涉及多方面的评价问题,本文要探讨的评价问题,是以课程改革自身为对象的评价,课程标准作为新课程新思路实施的依据、作为课程改革取向及成效判定的准绳,本身又要接受社会不同人群的价值评判,这种情况使传统的价值一元评价模式捉襟见肘。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许多评价领域是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达到一致的认识,这就只有采取对话或协商的方式,在充分交流信息和交换意见的基础上,达到相互理解和基本认同。我们的课程标准评价也是如此,需要在反思传统的基础上,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创建以对话为特征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即对话”:价值多元时代的一种必然

当我们着手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18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研究项目时,面临这样的任务:在新课程标准实验稿试用一年后,向使用者搜集反馈意见和修改建议,给课程

www.nx899.com

标准制订者提供进一步修改课程标准的参考依据。尽管这一项目后来被称为“调研”和“修订”,但它作为一种课程产品评价的性质是确定无疑的。调研方案及工具的设计与实施的经历使我们深刻体验到:评价就是一种对话,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尤其如此。

(一)课程标准评价的实质是课程价值标准的评价

从评价的角度看,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的定位、课程理念的阐述、课程目标的确定等等,都是对该课程的一种价值诉求;课程标准中入选的内容,是这些价值的载体;所表述的内容标准,是对这些价值尺度的刻画与描述;还有具体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等,其作用则在于力图保证这些价值诉求在课程实施中尽可能地得以实现。制订课程标准的专家,是特定“利益群体”的代表,他们通过标准的书写所表达的固然是群体的共同价值追求,但有时也不排除因个人教育背景、学术素养而产生的价值倾向在制订过程中有意无意起作用。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试用的一年多时间内,其所内涵的这些价值诉求已经在实践中被众多使用者(包括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还有地方教研人员)有意无意地体会、揣摩和考量,这一次修订前的调研式评价,其实就是将这些信息集中起来,作为修订的参考。显而易见,课程标准的评价,实质上就是一种关于课程价值的对话,是多个主体之间的价值商谈。由于参与这次“商谈”的主体处于不同的生存处境,甚至处于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那么,他们之间价值追求的差异性不仅存在而且显著。

[1] [2]  下一页

,在评价过程中重建对话机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研究为例*

《在评价过程中重建对话机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研究为例*》相关文章

tag: 课程  全日制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