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启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启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动力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914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的认识从感知外界事物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缺少或失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就无法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并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赖于教师在“导”字上狠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谈谈自己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热情

  兴趣是人们集中某个对象,并具特定感情色彩的心理状态。它既是儿童认识的需要,也是儿童学习的强大动力。人们常常把学习兴趣比作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其内心是愉快的,行动是积极的,观察、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就会最主动、最有效。基于这种认识,每当我备课时,在设计教案,选择教法和教学手段,安排教学环节等,都认认真真考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地发展,两者相得益彰。

  1.游戏引趣。

  爱玩,可以说是儿童的天性,好动是儿童的年龄特征之一,自我约束能力差是儿童的弱点。对这些特征和弱点引导不当,都会成为影响学习的障碍。如果单靠限制学生的“动”,在课堂上让他们正襟危坐、“老老实实”地听讲。这犹如捆住了他们的手脚,使他们失去了主动权,上一堂课又苦又累,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多年来,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发挥儿童好玩好动的特点,把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活泼的数学游戏,适当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为学习而“动”。“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如:初入学的儿童学习数字2,在看图数数等环节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2”以后,我先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出2字的形状像鸭子,再逐步观察2字各部分(为了便于观察,给2字添上两笔,呈鸭子状):上部分像小鸭子的脑瓜儿,是圆圆的;中间像小鸭的脖子,是斜斜的;下边像小鸭的身子、尾巴,是直直的。然后把儿童语言整理,成为“2字歌谣”——

  “2字像小鸭儿,圆圆小脑瓜儿,

  斜斜的长脖子,直直的小尾巴。”

  小学生听了喜形于色,很快上口。这样,不仅记住了规范的字形、书写的要领(学生容易把2写成方头、翘尾状),而且感到数字可爱,学习有趣,老师可亲。当小学生要坐不住或书写将要产生疲劳感时,我适时带领小朋友表演2字歌谣,既活动了肢体、放松了肌肉,又巩固了知识。一堂课容量较大,但是学生却感到轻松、愉快,一节课时间很短,下课时,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拉着老师,盼望下一节数学课快点到来。数学游戏引导小学生迈进乐学的大门。

  2.设疑激趣。

  兴趣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巧布疑阵、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等活动,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好奇心。这种疑问和好奇心正是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例如,学习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的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过去,有一个李财迷爱财如命。市上卖的鸡蛋每500克称10个,价1.54元。李财迷让小伙计去买,并想从中扣他的工钱,就出了一个难题:给小伙计拿了1.50元,非要买来500克鸡蛋不可。买不来就不给工钱。你能帮助小伙计想出个办法吗?学生非常好奇,但没想出好办法。这时,我神秘地说:答案就在这节要学的知识里。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学习。原来,可以分十次去买鸡蛋,每1个鸡蛋0.154元,“四舍五入”只花0.15元,买500克(10个)共花1.50元。聪明的小伙计用数学知识斗败了这个财迷。

  3.利用多媒体引趣。

  数学教学活动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十分有益。教学手段运用得当,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把图示、投影、电视图像、计算机程序、录音等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教学。当然,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收集一些生活、生产中的事物做成教具和学具,变静为动,增强形象性和趣味性。如,我在讲角的认识时,除了运用扇子、角尺、三角板、表盘等,还选用了电视机上的室内天线杆作为教学媒体。两根天线杆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恰似角的顶点;两根天线的另一端可以拉长,恰似两条射线。这个教学媒体的演示,学生观察到两种变化过程。

  一种:两条“射线”逐渐延伸,角的大小不变。

500)this.style.width=500;" >

  结论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另一种:一条“边”旋转,角的大小变了。

  结论是: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合有关系。

  这个媒体的运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明晰的角的表象,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这个教学媒体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感到亲切、有趣。接着我借助投影仪指导学生认识量角器和用量角器度量角,学生一目了然,成竹在胸。可见,巧用教学媒体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二)挖掘数学内在魅力,树立学习数学志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当教师把学生对数学本身的兴趣唤起之后,学生的兴趣可能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志趣,从而在学习活动中就能够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不感到疲倦。学生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是形成稳定志趣的基础。

  1.抽象的神力。

  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是数学学科特点之一。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教学中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和概括的法则具体化,以及把具体、形象的知识适时抽象、概括,从而完成认识上的两次飞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忽略对抽象、概括的特点本身的认识,会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困难,感到数学知识抽象,看不到它的优越性,导致对

www.nx899.com

数学学科缺少喜欢的情感。我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学科特点及其优越性。例如,教数字1,我先指导学生看图说出许多数量是1的物体,抽象出数字1;然后又让学生列举数量是1的物体。学生说了许多,这时我带着激情说:数字1真了不起,凡数量是1的物体都能用1来表示,说也说不完。这时学生感到惊奇,感受到抽象的“数”的神力。另外,学习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时把语言叙述与a+b=b+a、ac+bc=(a+b)c的表现形式相对照,发现字母公式简明、易记,而且它既适用于整数计算,也适用于小数、分数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数学

[1] [2] [3]  下一页

,一、启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启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动力》相关文章

tag: 数学   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