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12-20 17:26:02  浏览次数:184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真的诗歌,它描绘了乡下孩子特有的快乐生活。全诗共分四节,第一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成长在父母怀抱里的情境;第二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嬉戏的情境;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快乐;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悟,以悟促情。诗歌文字简略,极具跳跃性,如果能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发挥各自想象,定能激活课堂氛围,发展创新思维,对于突破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也有极大帮助。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通过情景导入、自读体会、语言发展、诗歌创作这四部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情景导入,激趣学习
课堂一开始,我就以自己的童年趣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几乎说了半节课,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这样让学生联想到乡下孩子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很自然地导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抓住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自主选择,细读体会。
诗歌的二、三小节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要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的要求。首先课文二、三小节的写法基本相同,我就安排学生自主选择朗读的内容,这样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这几件有趣的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件?把它多读读,读有趣一点,如果你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这一环节的设计,又一次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不但唤起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变传统的教师“讲”为学生自己“读”。
3、语言发展,提高思维。
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思维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在学习第二、三小节后,设计了让学生“学做小诗人”仿照诗句改一改,编一编,续一续等,并且经诗歌创作写在黑板上,最后再读一读,这又是一个积累和巩固、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诗歌创作“扶”的一个阶段,改变诗中的几个字,就变成了自己的小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使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4、诗歌创作,延伸教学。
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课文只有四个小节,老师建议你们能将刚才说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趣的事创编成两句(也就是一小节),让这首诗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教师让学生在开启了思维之窗后,发挥各自想象,仿照例句,创作自己的小诗。
整篇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情激情,以读促悟,以悟促情,以情促说。创设具体、生动情境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等手段,使学生在想象、创作等方面能得到有效地发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愉悦和谐,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作用,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但课上完后,效果并不理想,感觉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程度。孩子的朗读没有入情入境地进入状态。分析原因:
首先仍没很好把握诗歌特点,如第一小节“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我过于重视了孩子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其实加上动作多读几遍,孩子就能感到那种在父母怀抱的幸福。
其次,让孩子进行语言模仿没在扎实的语言积累、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二三小节语言优美,很适合仿说训练。如:“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我启发学生在美丽的野外,乡下孩子还会做些什么,仿照句式来说,孩子们由于没有充分投入到情景中去更是缺乏语言积累,说的不够生动。进行句子训练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生成,而不是硬凭空想象。,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