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外阅读新境界

创设课外阅读新境界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671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一、营造课外阅读新“静”界

1.安静的书香世界

要让学生读好书,就必须先给他们带来一个安静的书香世界。我便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著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强烈的读书欲望。

其次读书的环境是安静的,在班级里我一直强调“轻轻地走,静静地读,悄悄地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室里最好保持安静,即使需要讲话声音尽量放低,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偶尔伴上一点轻音乐,此时只听见班上翻书的沙沙声。我经常会察言观色,及时表扬那些被书深深吸引住的同学。我更会表扬连下课都捧着课外书认真阅读的同学。另外,我还在班内推行了午间20分钟的阅读课外书的制度,在这静静的20分钟,学生在书海里静静地享受着。

2.平静的读书心境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与书中人物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处在一种平静的读书心境才能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将阅读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心境,使之认真投入,和作者产生共鸣。

3.静静地倾听书声

学生倾听老师朗读经典名著,这是美著名教育家吉姆•特立斯提出的一个高明办法。因为这是一种最最简便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也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受益无穷的办法。这样做,不仅可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而且它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全班同学都能有所收获。因此受到许多老师的青睐。

二、纯净课外阅读新“净”界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我们会经常发现许多孩子手中捧着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和流行杂志等。这些课外读物固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适应孩子的时尚需要,吸引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容忍孩子有一段混乱的阅读时期,但必须进行深入的引导,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地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那就是阅读经典名著,这也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老人与海》《约翰•克利斯朵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草房子》《小巫婆真美丽》《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没事偷着乐》《窗边的小豆豆》《杨红樱童话选》《爱的教育》等。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并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地发展的课外读物,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敞亮孩子的心扉,才能成为孩子阅读的经典。

阅读经典名著,关键在老师的引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其实有时我们刚开始读经典的时候只是一知半解,但毕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浸染,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下美丽的种子”,从而使读书获得永生。

三、创设课外阅读新“竞”界

我们应通过各种竞争、竞赛、竞技等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读书活动,赛出水平

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美文欣赏”、“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2.读书论坛,赛出智慧

www.nx899.com

在教室的墙壁上辟一块地方,成为“读书论坛”。论坛里可以贴摘抄类,内容可以是课文的补充阅读,可以是个人的佳文推荐,如自己在阅读时读到的感人的故事,优美的风景,有趣的笑话等;还可以是自己读书后的感受、疑问等。为增强竞争性,设读者评价一项,每篇文章可以简单地打上★做为评语,最高级别是五★,也可在后面跟贴,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贴在文后,论坛一星期评比一次,比谁发的贴子多,比谁的贴子★多,比谁的贴子引起的评论多,比谁读别人的贴子多。

3.读书小组,赛出风格

基于学生不同的爱好,班级成立了几个阅读小组,以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如爱好文学的“紫贝壳”组,爱好科技的“金钥匙”组,爱好历史的“小石头”组等。学生们常常因为同喜爱某一本书或某一类书而结为知己,书成了他们高尚而坚实的情谊纽带。这样更加便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发。

四、追求课外阅读新“镜”界

这里所说的新“镜”界是指在课外阅读中要注重放大镜意识、显微镜意识、三棱镜意识。

放大镜意识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作为我们老师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用“放大镜”意识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的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例如我们可以为学生打上大大的300分。在学生读书交流的时候,打上比较高的分数,还用到朗读比赛中,用到读书星级评比中,用到制作评比书签上,只要是对学生读书有所促进的地方都可以用。

显微镜意识学生是五彩缤纷的,文章是丰富多彩的,那么学生读书时所产生的微妙的内心变化更是神秘莫测,这些信息常常是呈现强度弱、持续时效短、传递范围小、显性程度差,一些思维的火花有的像流星一样轻轻划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缜密的分析能力。自己首先亲近书中的文字,亲近作者,亲近主人翁,保持一颗童心,从孩子的视角去欣赏作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足言道的迹象,并进行由微知著、一定要拓宽,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由表及里的剖析。总之,我们必须悉心观察,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一起去爱,一起去怒,一起去恨,一起去痛,一起去乐。切不可只做那些毫无痛痒的泛泛指导。

三棱镜意识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孩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种对话受到孩子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运用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得出自己的判断。正如三棱镜的“色散效应”: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形成一个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彩带。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解读的差异,我们不仅要承认差异,而且还要支持和鼓励这种差异。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同样,学生的读书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更具灵活和自由。有的信马由缰,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有的蜻蜓点水,只在书上款款飞行,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有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讲究阅读的量;有的改弦易辙,一本书读来无味,立马换书。

我们应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应用表扬的方法给孩子以肯定,善于发现孩子阅读时显现出的亮色和闪光点,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多创设一些让他们发挥才能、表现自我的情境和机会,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让他们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五、拓展课外阅读新“劲”界

怎样让学生保持更加浓厚的读书兴趣,使学生读书劲头更足,成为自身的内在需要。

1.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共生

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只有热爱阅读的老师才会与学生产生共鸣,才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带动更多的学生爱上读书。

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形成“共生”效应,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同时,教师的阅读面一定要拓宽,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代作品,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不仅要阅读原著,还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第三是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教师和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建成“小书屋”,教师与一些学生结成书友,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2.别出心裁的读书奖励

www.nx899.com

我曾经尝试过这样一种方法——心愿纸鹤。我对学生说“都说折满一千只纸鹤,然后对着它说出自己的心愿,纸鹤能替你实现,虽然,这不过是人们对美好的幻想,但有梦才有明天!人们常说千只纸鹤能满足自己美好的愿望,如果你能得到一百只纸鹤,一定也能满足我们一个小小愿望,谁让我们还是小学生呢!你在课外读一篇文章,就能到组长那里登记,领取一只纸鹤,等攒满一百只,就让老师给你达成一个心愿。当然你现在就可以开始行动了,也开始编织自己最美的梦吧!”

有时授予学生各种荣誉称号“书海圣贤”、“知多星”、“紫澜仙子”、“小高尔基”、“红樱女孩”……此外,还可以用成功小读者的名字命名,如“周凡阅读日”。

有时给成功的小读者一些“人无我有”的特别优越感,如在国旗下讲话的殊荣;掌管图书柜钥匙的兴奋;无限制借书的快乐;免费进城逛书店的幸福……

有时也可以送小读者一两本书以激励,还可以帮学生给新书题词,如“开卷群言雅,挥毫众论明”“春风清耳目,书味润身心”“以读书为乐,求静修至贤”……所有的奖励应带有浓浓的书香气息。

3.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许多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书籍要求学生必须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需要他们用意志来支撑,因此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要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炼,促使他们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因此要定期发挥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在意志的支撑下,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又会增强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推动课外阅读持续深入地进行,逐步实现读书自动化。

有人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分成三种境界——抓、熏、悟。通过持之以恒地反复抓,持久熏,达到彻底地悟。其实只要学生心灵的那扇窗户被要开,只要学生兴趣的大门被开启,学生读书想停都停不住。

我想在课外阅读中,只要我们坚持“营造课外阅读新‘静’界”,“纯净课外阅读新‘净’界”,“创设课外阅读新‘竞’界”,拓展课外阅读新‘劲’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一点儿新内容,发表一点儿新思想,吐露一点儿新见解,消除课外阅读的神秘感,孩子们的读书一定会出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境界。

 

,创设课外阅读新境界

《创设课外阅读新境界》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