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什么时候能够“看淡”一点

高考什么时候能够“看淡”一点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536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高考“决定命运”的定位,直接促成了一些“家有考生”的家庭的“高考核心”论:一切从考生出发,一切为考生着想。一场考试,考的不只是学生,而是整个家庭
       ●“对教育的片面了解,不恰当地提升高考的作用”以及“错误的就业观念和社会用人观念,引导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两个原因,导致人们对于高考总是心态紧张
       ●高考虽然具有选拔的作用,但毕竟只是成长中的一个环节;高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分配教育资源,并进行社会分工,但是,高考的成功与失败,在今天事实上已经不具备决定命运的作用
       高考的时间改革今年已到第3个年头,6月的气温确实比7月更加舒适。记得2003年教育主管部门将高考时间从7月提前到6月,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为考生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考试环境,因为有的地方,7月的气温太高,而过高的气温,有可能影响考生的发挥。可是,6月的颜色却还是没有变,在一些考生和家长看来,黑色依然是高考的主调。因为高考,6月被无辜地加上“黑色”的印记,空气中充满了焦虑、紧张、烦躁与不安——这一切与自然气候无关。
       近年来,虽然一直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恢复高考的常态”等等呼吁,可是高考,仍然被众多考生和家长定位在“决定命运”的高度。谁敢拿决定命运的事开玩笑?谁能在决定命运的问题面前镇定自若?这种对高考的定位,直接促成了一些“家有考生”的家庭的“高考核心”论:请假一年半载陪读、服务的家长有之;为有更好复习环境,租房搬家者有之;四处收集资料,跑各学校咨询点的家长有之……总之,一切从考生出发,一切为考生着想。一场考试,考的不只是学生,而是整个家庭。
       为什么对于高考,我们的心态总是这样紧张?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对教育的片面了解,不恰当地提升高考的作用。目前的高考,确实起到了分配教育资源的作用,加之一次考试的偶然性,以及考试分数在学校录取中的“刚性”作用,考生和家长对高考的高度关注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高考绝对不是容不得半点闪失。考试失误本身就是一个低概率事件,而即便考试失误,进入了一所不理想的学校,一个不理想的专业,或者说落榜,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插班生制度、跨校选课、辅修专业、专升本、考研、自考、复读都是机会,关键在于有的考生和家长并不了解这些政策设计,还是“一考定终身”的老思维,他们在填报志愿时,大多并不关心这些为考生搭架的“立交桥”,而是关注于录取分数以及就业情况;还有的考生和家长则寄希望“一考成功”,不希望以后走不必要的“弯路”。而所谓的“弯路”,其实是正常的成才选择,只因为与传统的理想的路不同,所以大家对其并没有很高的认同度。
       二是错误的就业观念和社会用人观念,引导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扩招,各地的高考录取率已经大大提高,但是高考的竞争却丝毫没有降温,考上一个好学校成为新的追求。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考上好学校才会有好工作,“考上一般学校,前途未卜”,在这种观念下,考上一般本科或者专科,都成为“失败”与“挫折”。而一些用人单位不科学的用人观,比如注重学生的毕业学校,关注学生的学历高低,更强化了考生和家长的这种认识。这将对考生和家长产生很深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他们往往把高考作为“终极目标”,以高考成败评价教育成败,而很少关心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的教育和发展方向,于是出现考上“好”大学的“自我犒劳”,以及进入差大学的“自暴自弃”。据调查,在跨校选课攻读学位中,坚持到底最终获得成功的学生并不多,从中可以看出,不是没有新的学习的机会,而是有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太在乎一纸文凭的重要性,会影响对自身真实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关注,这在“学历社会”、“身份社会”还可能有点效果,可是在未来必将到来的“能力社会”,学历、身份标识则注定要淡出舞台。
       由此看来,真正为考生创造一个舒适的考试环境,其实来源于家长和社会对高考的态度。高考虽然具有选拔的作用,但它毕竟只是成长中的一个环节;高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分配教育资源,并进行社会分工,但是,高考的成功与失败,在今天事实上已经不具备决定命运的作用。在终身教育时代,每个人只要自己愿意,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拥有很多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素质的渠道,而当你拥有过硬的能力与素质,在日益强调能力的社会中,就不可能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上好大学、上一般大学,甚至没上大学,只是暂时的人生状态。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发生动态转变。最让人担忧的,倒是将高考升学作为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志,并由此改变人生态度。这才对人生、命运起决定作用。
       当然,要根本转变考生和家长对高考的态度,除了不断完善高考制度,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全力配合,科学、健康的用人观以及积极的舆论氛围,方可让家长和考生真正心平气和,看淡高考。

,高考什么时候能够“看淡”一点

《高考什么时候能够“看淡”一点》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