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卡”读书 网“开”一面

网“卡”读书 网“开”一面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913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事实上,究竟什么是阅读,贝贝对这个概念并不清楚,“班里同学也有读课外书的,上课被老师没收了,读书难道就是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吗?而且,老爸和我的口味差太多了,我喜欢80后作家,什么郭敬明、春树的,而他都看不上,觉得俗。”

  贝贝的话让王林感到悲哀:“现在的教育体制,让阅读和教学成为一对矛盾体,当学业压力随着年龄增长时,阅读反而成为了教学上第一个被拿掉对象,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得已被挪到了课桌下面。而老师粗暴的干涉,一方面不能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另一方面让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加剧了读网、读图盛行的浅阅读趋势。而课内的语文教学,阅读含量太少,一些学校的老师一学期只磨一本书。我认为要解决青少年传统阅读问题,一方面要提高重视,另一方面语文老师应该加大课内阅读量,仅局限于书本的教学是低效率的表现。”

  所谓“浅阅读”是指不需要思考甚至是跃式的阅读方法,可以理解为凡是对非经典意义上的、作为非严肃艺术品的文学的阅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余光认为,“浅阅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阅读的明显特征。今天,铺天盖地的网络、电视、电影,甚至市面充斥的大量图文书影响了人们的阅读需求,简化了人类在阅读时所引发的深刻思考,人们阅读的主要需求变成了休闲和享乐。整个社会已经沉浸在“悦读”的大背景下,又怎能期待青少年自觉地接受艰苦的严肃阅读,而不被惬意的‘读网’或者‘读图’诱惑呢”。

  除了不读“正经书”外,一提到上网,贝贝爸还有一件事很看不上眼:“他们整天在网上都说些什么话啊,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怪模怪样的,对小孩能有什么好处?”但是贝贝却对这样的聊天引以为自豪,他认为能创造出新的网络流行语,是非常有面子的。

  那么网络语言是不是有害的?北京二中的周艳老师认为“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语言能力的提高造成影响”,“青少年仍旧处于语言能力成长期,对他们来说,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接受正规的语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长期有这种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存在,就会阻碍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除了书面语言能力的弱化,王余光还认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而网络上不断闪烁画面,随意断章取义的阅读形式,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让青少年不能形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因此,正规的书面阅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

  小张,22岁,在北大法学院读本科。大学3年多来,小张一直保持着严格的作息规律,早上不贪睡,晚上不熬夜。除了上课和准备功课外,他一般喜欢和同学们踢踢足球,或者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另外还要花时间和女朋友培养感情。除此之外,他基本上都在上网。一天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小张坦承,上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和吃饭睡觉一样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活动。

www.nx899.com

  “上网最主要看新闻,还要去北大bbs‘灌水’,再读读朋友或者名人的博客,有可能还打打游戏聊聊天。”对于那些严肃意义上的传统阅读,小张表示“精力和兴趣大不如前。要想了解哪本著作,网上搜一搜,大概就能了解,如果有影视版能看DVD就更简便。我知道这样浮皮潦草并不好,但是环境如此。即使读到一本好书,找不到人可以交流,大家的兴趣点不在思考问题和追求精神价值上。我们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找个好工作,要尽快把能考的证书都拿下来。其实从填写报考大学志愿的那一刻起,我们不就已经开始为将来的饭碗而奋斗了吗?”

  小张的想法或许是有普遍性的,从市面上热闹的教材出版和各种题材的励志书就能得到印证。“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为了应试而读书的,”王余光说,“本质上,古人读四书五经,也是为了科举考试。所以,我们千年来的读书传统一直是以谋生为目的,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而从古至今,那些‘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最终是为了能出人头地,当个一官半职,享受钟鸣鼎食的生活。所以传统阅读不再为谋生而发挥作用的时候,受到冷落也就不难想象了。”

  但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读书传统也形成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刻苦勤奋、对书的尊重、对读书人的崇敬等等。但是近年来,这些好的传统也被我们丢掉了,只有功利性阅读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图书市场上最热销的总是教育类、励志类,即便是严肃文学,也被出版社包装成改编本、文摘本和图文本。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选择网络阅读和书面阅读,只是文本的形式不同罢了,文本的价值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科学出版研究所公布的第4次国民读书调查报告里提到那个5%(5%的人保持读书习惯),也很难说他们在读什么书。”

  在小张的书架上大概有两类书,一类大约算功利类:包括一本谈面试技巧的,据说是从图书馆借的,以及占据了大部分书架空间的法律著作、参考书和教材;另一类大约算非功利的:最新买的是《波多里诺》和《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据他说《波多里诺》是前一阵子艾柯来京跟风买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因为作者是北大人所以想翻翻看。“《波多里诺》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目前要写论文,先放下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不敢恭维,不够深刻,还很自恋,扔下了。倒是那本面试的书上厕所的时候常看(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卡”读书 网“开”一面

《网“卡”读书 网“开”一面》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