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感悟 解读寓意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注重感悟 解读寓意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604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探讨问题1:课文在描写白兔面对月亮时,用了“赏”与“盯”两个动词。面对同样的月亮,为什么这只白兔由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地“赏’月,变成了紧张不安地“盯”月?

分解问题1:细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兔是在赏月?

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教师适时点拨,侧重引导学生领悟“赏”的含义。如学生会找到:“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说明白兔是在赏月,即以审美的心态看月亮。

分解问题2: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是:“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那么,此时的白兔是否真的在“赏月”?为什么?

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教师适时点拨,侧重引导学生领悟“盯”的含义。如学生会找到:“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说明白兔不是在赏月,因为依然夜夜到林中的白兔是以一种占有者的心态看月亮,生怕这一宝藏丢失,或被别人抢走。此时白兔心里紧张不安,患得患失,无法以闲适的心情、审美的心态去看月亮,所以她不是在“赏”月,而是在“盯”月。

www.nx899.com

分解问题3:白兔为什么怕月亮丢失或被别人抢走?她拥有月亮之前为什么没有这种担心?

讨论归纳:因为以前月亮是大自然的美景,而现在则是白兔的私有财产,白兔和月亮的关系由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关系变成了主与物的关系。关系变了,白兔的心态也就变了。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上,所以她牢牢地“盯”着月亮,无法再以闲适的心情、审美的心态去“赏”月。这就是白兔由“赏”月到“盯”月的原因。

探讨问题2:白兔无法再以审美的心态去“赏”月了,而是像守财奴一样整天紧张不安地“盯”着月亮,因此独具审美慧心的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对于白兔的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观点1:白兔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某种拥有带给你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你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那么,应该果断而勇敢地选择快乐,放弃这种拥有。

观点2:白兔的选择是对的,因为自兔拥有月亮完全是一笔意外之财,而非劳动所得。白兔选择放弃,物归原主,这样心里才会坦然。

观点3::白兔拥有月亮而非一把青草,白兔无力去保卫这种拥有,自然会引起内心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不如放弃,求得内心的宁静。

观点4:反对白兔的做法。因为如果白兔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拥有,并能因为自己的拥有而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做到心中有他人,那么她将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四、比,感悟“赏”与“盯”

还记得老师在这节课开头讲的那个小故事吗?棋手开始能连赢三局,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却连连失利?是他的实力不如那位棋手吗?显然不是,棋手的师傅是一位智者,看出了棋手失利的根源,及时指点迷津,使棋手获得了胜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师傅会写哪三个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注重感悟 解读寓意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注重感悟 解读寓意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tag: 教学  寓言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