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反思

关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反思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283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我们必须将鲁迅从神坛上请下来,然后与大师进行平等、和谐的心灵对话,让学生亲自去感悟其作品内涵和艺术魅力。

 

二、不要“政治”的鲁迅

 

鲁迅先生的时代已经远去了,但远去了的不一定就是陌生的。

 

鲁迅先生是反封建的斗士,是革命的旗手,是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政治化概念化的先生,只剩下一张横眉冷对,严峻无情的脸谱。于是,我们无论是教鲁迅的小说,散文,还是杂文,都是循着这一概念,语文教育成了政治的宣传员,至少是一种政治暗示。一谈起鲁迅的形象,立马想到怒目金刚、横眉冷对;一说起鲁迅的文章,立马想到“似投枪、如匕首”。正如周海婴所说,这是“政治上需要”的鲁迅。

 

www.nx899.com

我们且不说文学作品的对人文价值,但这种把人文理解成思想政治教化,而失去了人文的本义的做法,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政治化概念化了的鲁迅失去了真实,政治化概念化了的鲁迅作品教学自然也就失去了价值与意义。而且这种做法扼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极大地降低了鲁迅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今天学习鲁迅的作品,如果依然按照老一套的思路来阐释与剖析。怎么能让他们理解鲁迅思想及其精神呢。不能理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怕,烦,甚至讨厌。一位研究者说:在教学中“只突出‘反抗封建教育制度’的主旨”,尤其是“人为对鲁迅加以拔高甚至神化,不允许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见解,使原本充满着人文气息的鲁迅作品,只剩下冷冰冰一具严肃‘躯壳’”,于是,终于使鲁迅的作品“在学生中间变得‘面目可憎’”。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记住“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记住“反封建”的主题,鲁迅本来就是立体的、多元的,在教鲁迅作品的教学中,同样也应该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的解读与理解,这不正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需要吗?鲁迅作品除具有极高思想性外,还有许多的“读点”,经久耐读,越读越有“味道”。这不正是语文教学的“内核”吗?

 

三、不要“甚解”的鲁迅

 

鲁迅是深刻的,但深刻的鲁迅并不是不可认知的 。

 

鲁迅的作品,篇篇是精品,字字乃珠玑,其思想的深刻是勿庸置疑的。鲁迅的作品难读,不只是学生感到难读,有一定阅读经历的经验的读者,对鲁迅的作品大多望而生畏,就是我这样受过“专业”教育的语文教师也常常需要借助“别人”。因为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不同于一般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杂文,小说散文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

 

其实读不懂鲁迅是正常的事,时代不一同了,社会发展不一样了,连语言的表述风格都变了。我不认同鲁迅先生的文章“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的说法,难读与超出认知范围至少不完全等同。

 

对于鲁迅作品中很多深刻的哲学思想,我们不必心急,可以让学生可以慢慢消化,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我们不要总是强调鲁迅的深刻,学生无法认识到这深刻,于是启发启发再启发,启而不发,就只能灌输,结果还是概念,对鲁迅的理解没有任何帮助,对于现今个性独立的学生们来说反而会令其对鲁迅作品产生排斥心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反思

《关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反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  鲁迅作品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