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城在何处
真正的城在何处
那天,我读到了台湾的李敖论及中文时用声音刻下的句子——“为什么消灭不了?为什么它有那么厚的文化基础?它不是埃及文字,也不是巴比伦文字,中文是一个活的语言”。无端地,就非常喜欢这句子,觉得有一双透视过半个世纪的眼睛就躲在这句子后面微笑。然后,我的眼睛就落在了正安坐课堂、静谧阅读的孩子们身上。
“中文是一个活的语言”,多么深邃而智慧的见地啊!在芬芳的中文世界,一个汉字宛如一种飞翔的姿态,一个汉字仿佛一个华美的故事,一个汉字无异于一章斑斓的情节。简单的一个“山”字,就可呈现五岳名山之风流,显示沟壑野岭之奇趣。
每天每天,我都要引领我的学生在这“活的语言”中漫游,与她同歌舞,同风月,同悲欢,同山水,并试图在这种漫游之旅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这样的引领让我无比轻盈却又无比沉重。
我轻盈,因为我喜欢带着这“活的语言”去与这些孩子相遇,与这些未来的奇迹相遇。我沉重,因为我如何才能引领着这些孩子为这“活的语言”而读而品而饮而醉?当如此矛盾的感觉纠结为一体,常常会想起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喃喃自语:“去里斯本居住怎样?那儿天空一定很暖和,你会像一个蜥蜴,在向阳光伸展腰肢中重获活力,这是个水之城,光之城,有益于沉静和长思之城。”
怎样才能引领着这些孩子在“活的语言”中找到他们的“里斯本”,让他们学会在沉静和长思的城池中去捕捉中国语文的水光天影?不起眼的课桌边,看他们捧着薄薄的语文书一字一句读着,我会想,他们阅读的城仅此一座吗,我引领的城仅此一座吗?
真正的城在何处?在他们字字句句流畅朗读的声音里吗?在他们工工整整虔诚记录的笔记里吗?在他们安安静静自由阅读的身影里吗?不!这些都不是终极的答案。但我知道每天必须要做的是,和孩子们一起恭恭敬敬直面这“活的语言”。
真正的城在何处?就在这“活的语言”中吧。这语言有动作、有声音、有色彩,有交错的目光,有感情的余温,有流淌的血液,有亡灵的经验,有民族的精髓。它是璀璨的社会文化,它是浓缩的民族历史;它凝聚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它呈现的更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博物馆意象。
真正的城在何处?就在这“活的语言”中吧。这语言中有孔圣人仁慈的白髯,有叶圣陶智慧的前额,这语言中,王崧舟校长的孩子们诗意地栖居着,
真正的城在何处?就在这“活的语言”中吧。这语言中立着一群孩子,他们是国家的明天。在这“活的语言”中,怎样为孩子造就人生的骨骼?怎样打造出“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的俊雅容止?怎样把这“活的语言”培植成人人神往的心灵的故乡?这样的追问是理想的,更是现实的,这样的追问也许会让我们的灵魂更逼近那真正的城。
真正的城在何处?我和孩子们依然在途中,我们没有精致的情节,我们没有完美的答案,我们一步一步行走着,我们会在不经意间走进一座又一座的城。但我们知道真正的城不在这里,莫将此城认故乡。真正的城永远在途中,永远在远方!她来自于生命的自觉,需要用生命去融会、去印证、去实践、去追寻。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实验小学)
,真正的城在何处
- ·上一篇:窦娥真的不善良吗?
- ·下一篇: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删改与谬误举隅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
- · 《木兰诗》教学反思
- ·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 ·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四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后反思
- ·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二
- ·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 ·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 ·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 ·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 ·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 ·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 ·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反思
- · 儿童诗歌两首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