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露消息 万物有精神──近两年高考试题和中考试题“撞车”现象例谈
东风露消息 万物有精神──近两年高考试题和中考试题“撞车”现象例谈
⑤文章第(7)段详细记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何用意?
⑥文中作者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也思考“要把什么搬进来”充实这空间。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已经或者打算拿什么把自己的日子填满?请写一段话表述出来。(不超过60字)
5.读(文)后感评
(2005年湖南省高考题)阅读《贝多芬:一个巨人》,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①“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②“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③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湖南省高考试题中的这篇阅读材料,是原北师大版初四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现编入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七年级下(题目改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2004年上海市中考题)要求就《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或选择文中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50字左右的感想。
这两种题型非常相似。其实这种题型在近几年中考中很普遍,如:
2003年无锡题(文/席慕蓉《燕子》),在现实生活中,与“美丽的错误”相类似的还有“善意的谎言”,你认为这种“谎言”可以保有吗?说说你的理由。
2003年山东题(文/陈创《野菊花》),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2003年连云港(文/张抗抗《沙之聚》),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来凝聚人心。
2003年海淀区题(文/《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追赶“我”?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2003北京市题(文/季羡林《月是故乡明》),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
二、“撞车”现象透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东风露消息 万物有精神──近两年高考试题和中考试题“撞车”现象例谈- ·上一篇: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作文十大问题十大对策
- ·下一篇: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及其评价
《东风露消息 万物有精神──近两年高考试题和中考试题“撞车”现象例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
- · 《木兰诗》教学反思
- ·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 ·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四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后反思
- ·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二
- ·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 ·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 ·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 ·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 ·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 ·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 ·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反思
- · 儿童诗歌两首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