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

2017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724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2、抓住根本 研究教材
    新课程下的教材淡化了数学知识之间的一种逻辑演绎体系,知识点比较分散,比如《统计与概率》,几乎分布在初中三年的学习当中,这给我们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每年教材都在修改和完善,增加有关内容如韦达定理等,特别是习题不断增加,呈现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对教材的研究要做到:(1)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性。现行数学知识,可以分为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各板块知识之间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数形结合——三个“一次”、“二次”间的关系,复习时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沟通。(2)抓好双基教学,掌握通性通法。纵观我省近年来的中考试题,考查学生双基内容的试题占到60%以上,因此,数学复习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形成,明确常规题型的通用方法,掌握通性通法。
    3、把握动向 研究试题
    (1)关注几类试题 近三年来的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近几年来的本省市中考试题,近两年来的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和全国高考试题的新动向。
    (2)研究中考试题 努力做到:①明确试题特点,把握考试方向。如“方程与不等式”的考法一般可分为如下的三大类:技能层面上的题目——多以考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为主;能力层面上的题目(“列方程或不等式”解应用题)——多以情境化的形式出现;“方程思想”层面上的应用——多以“横向”联系、“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或变化过程的即时性(阶段性)问题”为主。②发现试题的地方特色。如我省07年试题中的第18题,以我省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为背景。③关注试题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些热点问题。
    (3)我省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考查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鼓励创新。我省中考数学试卷从试题结构到内容设计,图文并茂,别具匠心。题型活泼,情景新颖,精心设计考查核心内容和基本能力的试题,不在计算技巧和知识立意的试题上过分纠缠,注意各种题型的结合和题量的适度;深化能力立意,出现很多探究性、操作实践性、阅读理解和开放性等考察创新能力的好试题。这些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预测命题方向的研究 中考试题中的基础题大部分是源于教材的原题或改编,中档题活于教材,但原型一般是相关资料中的引用、变形或组合,而创新题型将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压轴题是猜不到的,因其是原创题基础题可重复考,年年如此。但应抓好“双基”题,重视生活背景题、动手能力题、评价标准(不唯一)题,关注初高中衔接题、趣味题、和创新能力题。
    4、讲究效益 研究方法
    摈弃题海战术,注重学习反思,提高复习效率。根据我省三年来课改区中考试题,以及《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可知,我省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定位以水平考试为主,兼顾选拔功能,因此试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要过分追求难度与深度,不要人为拨高要求,更不要学生进行大量简单重复、机械模仿性的训练。
    在最后一段时间内,要选做一些能代表命题方向的题目,要引导学生对解题后的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试题结构,以便形成迁移、举一反三;(2)解题过程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哪步易错,原因何在?如何防止?(3)对解题的方法重新评估,以期找到最优解法;(4)对题目的重要步骤进行分析,抓住关键,考虑难点之处如何突破;(5)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变换,使问题系统化,结论加以引申、题型加以更新、解法加以推广,形成一个题目涉及的各部分知识目标。总之,把培养能力作为复习的主攻方向是有效的应试策略。
    研究应试技巧。中考答题技术即“知识+心理素质+考试技术”。(1)基本建议——保持内紧外松的临战状态,使用适应中考的答题策略,运用适应选拔的考试技术。(2)分段得分的解题策略——分解分步、以退为进、正难则反、扫清外围。(3)学生自我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心理辅导。
    5、以人为本 研究学生
    以学定教,落实新课程理念。给学生创设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和潜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做题习惯,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优化解法,提炼解题规律,形成数学思想。
    在复习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题和考试卷。可以通过上课反馈、作业检查、考试成绩、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研究。特别要关心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
    (二)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的复习 不仅要弄懂每一方面知识点,更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基本技能 如运算技能要弄清算理(言必有据)、分步计算、注意解题速度。
    能力 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表现为思考问题的方法,如类比、转化、数形结合、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
    只有知识掌握得多、更系统,技能更加熟练,能力才能更加提高。
    2、看书与解题的关系
    分析学生试卷中的错误,归根到底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考试,无非是考查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有缺漏,答题必然有缪误,失分在所难免。所以在初三学期复习阶段,老师可择其重点,推荐典型习题,或做相应变式练习,以促进学生们认认真真地看书,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好。
    3、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初中数学300多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犹如一条长长的链条,环环紧扣,很难说那一环有用,那一环没用,要知道哪一环断裂,整个链条就会失去作用。当然,数学知识中也有一般和重点之分,如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基本图形的性质”、“图形间的基本关系”、“统计的应用”、“简单的概率计算” 等,它们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重点知识。
    复习时要做到串点成线、聚线成面,面中显点、以点带面。
    4、基本题与难题的关系
    中考试题中,基础题:中档题:难题分值之比为7:2:1。基础题相当于课本中练习、习题的水平,中档题相当于课本复习题的水平,难度大的“翘尾巴”试题仅占全卷的10%左右,这三类试题大多分布于三种题型之中,从易到难放置。有些学生平时解基本题不那么重视,一味去做难题,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难题要不要做?当然有做,但要讲一点对策——先加强基本训练,在此基础上提高解题速度,后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以中档题为主,视其情况针对性地布置些基础题和难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017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