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 (1)

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 (1)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964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看来简单,没有一个字不认得,也没有什么看不懂的。但是,要说出它的好处来,却不容易。第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说的不过是长江南岸的春天,鲜花盛开,处处鸟语鸣转。问题在于,直接说“处处”,就没有什么诗意,一定要说“千里”。在诗歌里,数字,是认真不得的。但是,恰恰有一个人,在这首诗写出来以后几百年,也就是明朝,还是个有点名气的诗人,对这个“千里”发出了疑问,此人名叫杨慎。他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这个问题,当时没有人能够回答,又过了几百年,到了清朝,有一个人叫何文焕,他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云云,比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做‘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的见。”①

这种抬杠,在逻辑上,属于反驳中的导谬术:不直接反驳论点,而是顺着你的论点,推倒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你的论点是错误的。

何文焕最后说,杜牧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不过是说诗人觉得到处都是花开鸟语而已。

和何文焕比较起来,杨慎就显得呆头呆脑。因为在他内心深处,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就是诗歌一定要如实地反映客观现象,不如实就不能动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何文焕的原则与杨慎有根本的区别,他认为诗歌只要表现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就行了。这在当时是一种直觉,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文艺心理学,大家都知道,诗人带上了感情,感觉就可能产生变异,在语言上就有夸张的自由,没有这种自由,就不能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想象、虚拟、假定是理解诗歌的关键,在这一点上不清楚,在学多很简单的问题上,就会闹笑话。

进入想象和假定、虚拟境界不仅是诗人的自由,而且是读者的自由,诗人用自己的自由想象,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带动读者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感情和经验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中,一起参与创造。越是能激起读者想象的作品(不管这种想象是否绝对符合作者的初衷)越有感染力,读者的想象也是一种创造,这不仅仅表现在所谓“夸张”这一类现象中,而且表现在许多微妙的方面。如下面一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如果用杨慎的逻辑来推敲,也是有问题的;是有问题的:除了水村、山郭、酒旗以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怎么光有酒旗,为什么没有提到酒店呢?风吹着酒旗,为什么没有人呢?等等,这样的问题,是问不完的。但是,这种问题是外行的问题。

诗人调动读者的想象来参与,却并不提供信息的全部,他只提供了最有特点的细部,把其他部分留给读者去想象,让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诗歌的语言越能调动想象,越有质量。关键是要有效地调动。诗人要表现的客观世界和主体情感是无限丰富的,人类的语言不可能全部表达出来。诗人只能选取其中最有特征的部分。特征不是整体,但是它可以刺激激读者的联想或想象,把他们的经验和记忆激活。被诗人排斥了的部分就由读者凭自己的想象去填充。所以诗人的语言,从正面来说,要抓住有特点的局部,从反面来说,就是要大幅度省略,在特征以外留下空白。

    回到这首诗上来,为什么诗人只提供了几个意象:水村、山郭、酒旗和风,就抓住了最有特征的部分?这句诗的省略是很大胆的,四个意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并不确定。它们是任意的并列还是意象叠加(美国的意象派就是这样说的)呢?好像没有必要太认真,对于想象来说,精确的定位,是有害的。

  

  要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明确:诗歌的想象性与语法存在着一点矛盾。

 

从语法上说,四个名词并列,连介词和谓语动词都没有,连一个独立的句子都构不成。但是,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脑海里把它想象成一幅图画。若是把四者的关系用动词和介词规定清楚了,反倒有碍诗意的完整了。有人说,这正是苏东坡所提倡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好处。有人则更进一步,说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经营位置"的匠心。这样说就有点过分了。因为在绘画中,事物的空间位置不能不是固定的,而在诗中,意象的空间位置不确定,才有利于读者的自由想象。最明显的莫过于酒旗和风的关系,这关系是浮动的。这是很好的诗句,但是,如果拘泥于现代汉语语法,读者就可能追问:是风中酒旗在默默地飘舞呢,还是酒旗被风吹的呼拉拉响呢?

正是由于意象的浮动的方法有这样的好处,就应该一直这样浮动下去吗?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第三、四句诗,杜牧是不是运用同样的方法呢?似乎不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完全是另外一种句法。

www.nx899.com

    前面两句的好处是十分精炼,把好几句话合并成两句话,后面怎样呢?后面的两句,说的是有许许多多的寺庙,第三句还难得地提供了精确的数字,那么第四句有没有提供新信息呢?似乎不多。只把前面的“四百八十寺”变成了“楼台"和“烟雨”的意象。    ’  .

    这不是把本来一句话可以说完的,分成两句说了吗?

    但是,楼台和烟雨是局部,而前面的千里莺啼和水村山郭、四百八十寺,则是大全景。全诗形象的中心是楼台和烟雨。很明显,对于楼台和烟雨,作者不满足于华美的印象,他先是总体感受(四百八十寺,是一个目测),然后把它们笼罩在江南特有的烟雨之幕中,玩味、发现、感叹。因为在烟雨之中有点朦胧,让诗人发现佛寺之美,其特点是有点缥缈,超凡脱俗的。接着诗人将这种美的欣赏转化为历史的感叹,南朝已经灭亡了,但寺庙之美却没有变化。    .    ’

    这里有个玩味、发现和激起感慨的过程,如果用一句话,精炼是精炼了,心理的过程,特别是景观欣赏和历史感叹的双重意味却没有了。用两句写,就显出了心理感知的微妙层次。

    从语言上来说,这样完整的句法、句子间逻辑的连贯性和前面两句的词组并列关系,是一种对比,诗句结构在统一的音节中,增加了变化。

    任何一种艺术方法,都要有节制地使用,就是精炼的句法,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反复连续地使用意象浮动的方法,可能给人堆砌之感,意象的密度太大,对内心感受层次的展示反倒有妨碍。

    并不是景象写得越美好,越有诗意,而是内心的触动越精致,越有诗意,拿杜牧这首和张籍的一首同题诗相比,就很能说明问题: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蓣。

    睛沙呜乳燕,芳树醉游人一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张籍《江南春》

    诗当然不算差,但光是眼睛在动,内心的动作不太明显,景物之美非常丰富,但情感却被淹没了。   

    注:   

    ①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历代诗话(下)》,中华书局,1981年,第832页。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怜”字值得推敲。怜什么呢?从句法来说,怜的对象是屐齿,但是,屐齿有硬度,大概不用太多怜惜。怜的对象应该是“苍苔",它是屐齿“印"的对象。路上有苍苔,应该是入迹长久不到的结果。被屐齿印出痕迹的苍苔比之屐齿更足可怜、可爱、珍爱。但怜惜的是苍苔,还是园子内外人迹罕至的宁静呢?或者二者都一样弥足怜爱?这一切也许不应该过分拘泥。应该认真体会的是,从这个“怜”字中透露出的诗人的心理特征:这是含外部感觉很精致、内心也很敏感的人。

    这种精致和敏感还可以从下面_句“小扣柴扉久不开”来体悟。

www.nx899.com

    小扣,是轻轻地扣(不是数量上扣得少,不是“小睡片刻”的“小”)。但是,久扣不开,是不是要重扣一下呢?诗人没有说后来改变了策略,应该是一直“小扣”。这个人不但细心,而且很有耐心,很珍惜园子的宁静。

    尽管热爱宁静,但柴门久扣不开,是不是有些扫兴?诗人也没有交代,或者是来不及交代吧。随即便有一个意外的现象,转移了他的注意:门墙里的红杏冒了出来。这神来之笔,成了千古名句。原因可能是:

    一、这句表现了诗人心理上一个突然的转折”,久扣的沉闷为一个惊喜的发现所代替。春天已经来了,这么美,这么突然。

    二、这个发现的可喜还在于,是一枝红杏,而不是一树红杏。如果是一树红杏,那意味着春天早已到来。而一枝红杏,则是最早的报春使者,“早”和我不期而遇,是我的发现。

    三、这是一刹那的惊喜,没有准备的欢欣,无声的、独自的欢欣,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变化的发现,而且是对自我心灵的发现。

    四、一般地说,诗句的好处,是不能脱离全诗来理解的,但这两句在长期的传诵中,却常常被独立引用。有时表现在夕卜界重压下抑制不住的生气或者活力;有时则具有了由格言式的意义衍生出的寓意;红杏出墙,用在男女关系上,表示女方有外遇。   

    春天的美好.,也有这样偶然地被发现的。

    这和杜牧满眼鸟语花香的纵目远眺,是很不一样的:不一样不仅在景色,而且在心情和胸怀。

    这首诗写得很精彩,其中的“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了千古名句。但,美中不足,这个句子不是作者的原创,而是从陆游的《马上作》中抄来的。陆游的原作如下: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这当然有点煞风景,但奇怪的是,陆游的原作,在多少年的流传中,却不及叶绍翁这句诗这样脍炙人口。这越许可以说明,叶氏不仅仅是抄袭,还是有一点创造的。从全诗来比较,二者有明显的差异。在陆游的原作中,前面两句是一般的欣赏美景,第三四句,基本上仍然是对美景的歇赏,不过想象更加活跃了,不是一般地描写杨柳和红杏之美,而是把杨柳与红杏的关系碍

象成为:1.“遮”与“不断”的矛盾关系;2.把这种关系,和春色之美联系起来,构成一种因果:因为丰茂的杨柳,遗不断红杏,有了色彩的反差,春色才显得如此美好。这两句比之前两句,情致要活跃得多了。

      但是,比之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要逊色一些。因为,第一,叶绍翁是在耐心地扣门,却久扣不开的情况下,突然发现红杏一枝,充满了惊异,为春色之美而激动,和前面的宁静,专注于扣门,构成了一种张力,或者叫做对比。第二,这种美好,不仅仅是外部世界景物的美好,而且是内心突然和自我发现。在陆游的诗中,以杨柳为背景,衬托出一枝红杏,是很有表现力的,特别是“遮”字,调动想零,好像杨柳是有意志的,但是不管杨柳多么茂密,也遮挡不住“一枝红杏”。叶绍翁同样利用了陆游的“一枝",一点红色为由头,先把“遮"字改为“关"字,这个“关”字很有讲究,一是来得自然,上承久扣不开的柴门;再是联想的过度自然顺畅,下启超越性的想象。柴扉只能“关”人,而诗中的“关"所暗示的不是人,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春色"。这是想象的飞跃,也是语义的双关。下面与这相对应的是“出”字,和陆游一样,但是,由于上面承接“关"字,同样一个“出”字,就有更强的感觉冲击力,为静态的红杏带来了动势。这其实已经不是在描绘或者单纯地欣赏风景,而是通过更加主动的想象,抒发诗人心目中对春色之美的感叹。春色不是像在陆游的诗里那样遮挡不住的,而是封闭不住,压抑不住的。叶绍翁用了“满园”,一方面,紧扣柴扉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以“一枝"之微,与“满园’’之盛,形成对比。最后,在陆游那里,杨柳和红杏所显示的春色,是诗人的视觉直接接触到的,而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却完全是想象,是诗人带动读者在想象。对于读者来说,光有直接感知的外部世界的美好,还是比较表面的,只有激活内心世界的想象,才更能受到诗情的感染和享受。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www.nx899.com

    这是一首词,表现春天城市的游乐生活,有明显的商业市井色彩。这从“觳绉波纹迎客棹"的“客棹”中可以看出,船是租来在水上划着玩的。作者也很注意表现春光的美好,突出气候的特点:一方面晓寒还在,一方面绿杨已经笼烟。作者精心地把这种乍暖还寒的风物,组织成一幅图画,把晓寒放在绿杨之外,加上一点雾气(烟),让画面有层次感。想来,这一句费了作者不少心力,但是并没有在后世读者心目中留下多么惊喜的印象,倒是下面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轰动一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红杏尚书"。

    其实,这旬最精彩的也就是一个“闹”字。因为是红杏,所以用“闹”字,显得生动而贴切;如果是白杏呢?就“闹”不起来了。

    但李渔不以为然:“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著解。争斗之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见之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谓‘闹’字极粗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句。”(李渔《窥词管见》)①

    李渔的抬杠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因为在汉语词语里,存在着一种潜在的、自动化的联想机制,热和闹、冷和静,天然地联系在一起,说“热”很容易想到“闹",而说“冷"也很容易联想到“静”。红杏枝头的红色花朵,作为色彩本来是无声的,但在汉语里,“红”稚‘火”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红火”。“火”又和“热”联系在一起,如“火热”。“热"又和“闹”联系在一起,如“热闹”。所以红杏春意可以“闹"。这个“闹",既是一种自由的、陌生的(新颖的)突破,又是对汉语潜在规范的发现。正是因为这样的语言艺术创造,作者获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②   

    为什么不可以说,红杏枝头春意“打”,或者春意“斗”呢?打和斗虽然也是一种陌生的突破,但却不在汉语潜在的联想机制之内,“红"和“斗”、和“打”没有现成联系,没有“热打”和“热斗”的现成说法。

    词语之间的联想机制是干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潜意识,是非常稳定的,不是一下子能够改变的。虽然现代科学有了进展,有了“白热"的说法,但在汉语里,仍然没有“白闹”的固定联想。这是因为“白热”这一词语形成的时间太短了,还不足以影响民族共同语联想机制的稳定性。

     这首词的下半阕,流露出商业娱乐场里的情绪:“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把生命当作“浮生”,意思是生命的价值是缥缈的,生命是短暂的,相比起来,欢乐总是不够,为了博得(女性)一笑,就是一千金,哪里会吝惜!这是从反面衬托生命短暂。,最后两句:“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为什么要劝酒斜阳?斜阳就是夕阳,晚照也是夕阳,都有晚年的意思,年华瞬息即逝,还是及时行乐吧。  

    即使在春天,美好的春天,红杏闹春的季节,也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作者还是个官员,一个大知识分子,和欧阳修一起撰写过官史的人。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官员不算是虚伪的,另一方面,他多多少少有一点浪荡吧。他居然可以这样浪荡而自得,而且将之诗化,这也许是要一点勇气(包括道德的和艺术的)的吧。   

 

    注:   

    ①②王兆鹏编《唐宋词汇评》’第一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80页。

 

,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 (1)

《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 (1)》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