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节录)

杨柳(节录)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186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杨柳这题目是我所喜欢的,已经有好几年了……如李笠翁《闲情偶寄》里那一篇就很有意思,现在写起来未必能更出色……我同友人们谈到国文考试,总反对那些古学或策论的试题,常说只要写一篇谈杨柳的文章就好……我一直至今还是这样想,相信要考学生的国文程度须得赋得杨柳。

所谓国文,特别在考试时,干脆地一句话实在即是作文,即现今通用文字的应用,合格的条件只是文理通顺,并不需要义理考据词章那一部门的成绩。不知道从那一朝代起国文这名称变成与国学同义,而这国学范围又变大了,除义理考据词章之外还加上了经济,不过这并非亚丹斯密的而是文中子的,即经世济民之道……这样要表示国学内容的丰富本来也很好,但是离开考查学生使用国文的实力这目的却是很远了……西洋人……他们的作文题目不过是“旅行之益”等罢了,不会问什么培根的思想或莎士比亚的艺术,又或是培根莎士比亚异同考,因为这些是属于哲学或文学史的范围,就是要考也须得另外考试,不能混在作文里边的……据我所知道只有清华大学曾经这样办过,出过“钓鱼”,“蜡烛”等的题目,而社会上大为哗然。

杨柳……如能有一篇清通小文,或述故事,或说感想,或叙物理,简单明了,“不支不蔓”,此即能写国文的证明,可给及格的分数,看卷的事情岂不甚易而仍甚可靠乎。所可虑者,此种能写清通小文的大约不能多有,特别在此刻现在,何也?会考的结果,学生必是多做不通的古文也。

一九三五年四月

,杨柳(节录)

《杨柳(节录)》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