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

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825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⑧低词频材料表述结构(18、22)

4

2

8

4

5.写作特点

⑨立意与材料的运用(36)

⑩交际策略与个体风格(37)

1

1

15

15

www.nx899.com

题量

20              (10)            17

37

 

分值%

40              (20)            60

 

100

    2.“全域式学科”的测题材料与新情景
   学能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潜力,固然以未来学习的内容作为准则并以此设计测验是最为有效的。近来一些专家提议在高考中要加试一些与大学专业学习有关的学科内容就是这个意思。然而这或许是一种过于“未来”的倾向,不利于保护中学教学的积极性。
    “教什么,考什么”则又是另一种过于“过去”的倾向。近期各种文献表明,人们愈以认识到我国现行重大校外考试中所谓“限定篇幅,筛选知识点”,反复操演的应试风尚已到了“弄虚作假”的地步。在考试理论上,正如美国SAT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某些特定的(甚至如上所述是通过强化手段获得的)知识对解题极为重要的话,那么测验的分数可能反应的是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学习的能力。
    本测验利用各类学科全域式的文字材料而设计语文测验情景的方法,则是在上述“过去”和“未来”的连续体上找到了一个中介的测量载体。这是借鉴国外语文类考试,尤其是美国SAT、ACT考试的作法,同时也是本测验学能设计的“预测性”、“统摄性”要求使然。所谓“全域式”是指语文考试的命题材料并没有学科的限制,即我们平时说的不分文科、理科,甚至用了更多的“非语文”的材料。ACT理论认为,这样的领域“正代表了高中生或大学新生通常所面临的作品类型和水平”。然而这些材料又没有“加试”其它学科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术语,或者说一些必须涉及的科学概念都是用最具有语文气的自然语言来处理的,不用数字、公式等其它符号,只是把在中学积累起来的文字阅读和表述的知识经验用于一个陌生领域罢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

《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相关文章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