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防灾减灾日工作方案

2017年防灾减灾日工作方案

12-20 17:26:11  浏览次数:909次  栏目:活动方案

2013年防灾减灾日工作方案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5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2012年5月7日至2012年5月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认真做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二、“防灾减灾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识别灾害风险,提高应对能力”,围绕这一主题,根据省减灾委“防灾减灾日”活动安排意见,全省教育系统将重点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一)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2013年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讲授防灾减灾常识,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班级、进课堂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灾害自救互救能力。
(二)组织开展防灾演练活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针对预警预防、抢险救援、转移疏散、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重点针对地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以及火灾事故、禽流感疫情等,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进一步规范应对灾害的各项处置程序,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到人。要通过演练,不断提高全省教育系统各类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
(三)开展重点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牢固树立主动减灾、综合减灾和灾害风险管理理念,认真总结近年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结合今年“防灾减灾日”活动,进一步查找本地、本校灾害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推动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
(四)配合做好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
各地、各校要按照全省关于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各级减灾委的统一部署,配合做好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将学校的体育场、操场建成应急避难场所。
三、活动有关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订活动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各市教育局要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并及时掌握辖区内各中小学“防灾减灾日”活动开展情况,切实做到主题教育全员参与、应急演练全部落实、隐患排查全面铺开。省内各高校、厅直属学校要成立专门组织,明确责任分工,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安排好各项活动。各地、各校在开展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消防和大型活动治安管理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差异、活动场地等因素,制订好活动紧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确保“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
二是突出重点,形式多样。要围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防灾减灾主题教育、防灾减灾演练和重点灾害隐患排查等项活动的重点,开展各类丰富多彩、师生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要重点面向校址位于山区、矿区、林区等灾害多发区域的学校,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的基本技能,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是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总结“防灾减灾日”活动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防灾减灾演练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全省教育系统防灾减灾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弘扬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在应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彰显的抗洪救灾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为根本,以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观念,全面提升师生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主题
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三、活动时间
2013年5月7日至13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处室领导、工会、党团支部、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
五、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学校议事日程上,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防灾减灾日工作方案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