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2-20 17:26:02  浏览次数:656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每一次公开课的教学活动经历,都是我成长过程的宝贵财富。不管这节课上得成功与否,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在科组老师、校长的批评与建议中吸取了雨露,滋润着我的成长。
     我这次上课的课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试教在五(2)班,正式上课在五(1)班。试教前后,我设定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都没有改变。如下:

教学理念 自主研学、分享交流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通分的理由
  但是两节课的教学效果、学习气氛相差比较大。是什么原因引起呢? 下面进行一个对比分析
  一:情景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差异
  情景内容 学生活动
试教课 小明和小方拿同样大小的纸来折纸鹤,小明用了这张纸的 1/4,小方用了这张纸的3/8。 (1)提出问题并列式:有些学生提问“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4+3/8)
有些学生提问“小方和小明谁用的多?多多少?”(3/8--1/4)
 
(2)重点学习1/4+3/8
3名学生上台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3)在老师“图示解析”的基础上,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通分的理由。
效果 在这么封闭的情景里,学生仅围绕“1/4+3/8”一道题进行研讨,由于内容单一缺少对比、学生说得话比较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修改意见 (1)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算理的理解,建议“算理”的学习不该放在最后,而应放在最前。唯有突破了“要先通分的算理”,学生才算真正掌握计算的法则。
(2)       上面的情景条件只有2个,列出的算式比较单一。建议增加到3或4个条件,这样学生在提问题的时候开放性比较强、探究的算式也比较多。
  根据以上的意见,我作了如下的调整。
公开课 4人拿同样大小的纸来折纸鹤,小明用了这张纸的 1/18,小方用了这张纸的7/18,小强用了这张纸的2/9,小丽用了这张纸的1/3。 (1)       选择2个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2)       组织学生汇报,其中汇报的算式顺序如下:
1/18+7/18
7/18-1/18
1/18+2/9
2/9-1/3
(3)       组织学生对比找出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不同点
(4)       举例验证
(5)       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效果 在这么开放的学习情景里,学生探索的内容丰富,并且层层递进,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汇报,如此一来突破了“要先通分的算理”,同时学生表现得不拘谨,很轻松,有许多学生的发言都非常精彩。
 
 二:教学难点突破方面的差异
      虽然试教前后设定的教学难点都相同,都是“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通分的算理”,但是在难点的突破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板书设计可看出来:
  试教课 公开课





 
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围绕1道题展开算法的教学以及算法的优化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来讲其实不难。这样的设计偏离了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的题目算法的对比,小结出相同的算理,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设计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