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中国历史总复习资料
2017中考中国历史总复习资料
12-20 17:33:16 浏览次数:993次 栏目:历史评课稿
124、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他率军北上以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宋朝领土,却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葬在杭州西湖边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前放了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等人的跪像,表示对奸臣的强烈憎恨。
125、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大举进攻南宋,南宋著名的将领文天祥组织军民抵抗,失败后被俘虏。元朝统治者采用各种方式劝他投降,他宁死不屈,写下了《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诗篇,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成为千古名言。
忽必烈像
126、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127、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过程中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28、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的首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大都就是中国现在的北京。
129、元朝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的主要衣料,这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元朝的黄道婆,推广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30、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131、元朝时期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32、元朝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福建省的泉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在当时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生长着很多刺桐树,故以刺桐城闻名于世。
133、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把都城迁到北京。
134、1405到1433的近30年间,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宝船模型
135、1417年,苏禄(今菲律宾)国王带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明成祖派人为他举行隆重葬礼。明朝以后,中国多次修护苏禄王陵,表达了中国对这位菲律宾友好使者的悼念之情。
136、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
137、明朝后期,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在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讲学,他们经常在书院里议论朝政,抨击当权者,这些人被称为“东林党”。当时大宦官魏忠贤专政,凶险残暴,东林党人不怕迫害,指斥魏忠贤等人为“阉党”,与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38、明朝规定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呆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139、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选派解缙等3000人编辑成《永乐大典》(左图),共110095册,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该书先后抄录正副两部。正本后来被烧毁,副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两次被焚毁劫掠,目前存世的仅有300余册。
140、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历经20多年,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141、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教的同时,也积极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明神宗给他以很大的支持。利马窦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墓在北京西城。
142、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向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各种知识。他编写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他还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143、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对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这部书被译成好几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44、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根据他一生游历考察的成果,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一书。书中最早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徐霞客也因之成为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145、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早期居住在松花江南北及黑龙江一带。16世纪,女真族建真部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发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自山海关南下,占领北京。
146、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结束了明朝的统治。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农民军,在北京开始了大清帝国(公元1644——1911年)的统治。
郑成功塑像
147、1662年,郑成功(右图)率领军队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
148、1684年,清朝廷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49、清朝乾隆皇帝组织大批学者编写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
150、1724年,清朝廷确立了西藏宗教和政治领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151、1727年,清朝廷开始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152、1839年6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将缴获的英、美走私商110多万公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华民族禁烟的决心和抵抗外侵的坚强意志。
153、为了强行向中国倾销毒pin鸦片,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称为鸦片战争。1842年中国战林则徐像关天培像败,战争结束。战场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沿海沿
江地区。1842年8月,清朝廷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自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4、1842年8月29日,中英两国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签订了《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朝廷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等。
155、在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官员林则徐坚决禁烟,积极抗英,并主张学习外国的长处,用于抵抗外国侵略,他被称为清朝廷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现在福州有林则徐纪念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2017中考中国历史总复习资料- ·上一篇:小议对近代仁人志士的态度
- ·下一篇: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
《2017中考中国历史总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历史评课稿 推荐
- ·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评课稿
- · 典型中学历史评课稿
- · 历史与社会评课稿
- · 如何评历史课
- · 历史课评课用语
- · 教师听课评课用语
- · 历史课评课稿: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 2017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导读
- · 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
- ·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 ·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
- · 2017中考中国历史总复习资料
- · 小议对近代仁人志士的态度
- · 我的评课稿:政治、语文、历史
- · 我的评课稿
- · 2017年高考历史应试答题技巧
- · 教师如何评课
- · 2017年高考历史考前状态调整
- · 历史评课稿:《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
- · 初三历史复习课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