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位减法》教学反思
《借位减法》教学反思
《借位减法》教学反思 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它是在不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难点。本文分类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教材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法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需解决的问题:“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做了两道计算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连续退位减法怎么减?为本节课学习被减数中间、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做好知识铺垫。然后把例1的517改为507,即为例2。问学生: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课题。学生已有连续退位减法的基础,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并思考跟以前的减法笔算有什么不同。再交流算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在计算时,发现个位上不够减,就从十位上退1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也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再减。”有的说:“我发现原来学习的只一次退位,这次计算要两次退位。”……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生在表达自己见解时又学会了倾听同伴的见解,使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得到体现,最后概括出结论: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例3是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在教学时,直接引导学生先估算并把算式板书下来:(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我提示学生用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4)用笔算的方法,经过例2的学习,例3的笔算就比较简单了。 整个教学过程虽然顺利,但从课堂反馈到作业练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少数学生总漏掉退位点,也有个别学生即使点上了退位点,在计算时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再就是把减法算成加法,把数字或计算符号抄错等现象。为此我认为:一要多加强口算练习和听算练习,二要多创设机会不仅让学生多计算而且让学生讲计算的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难确地计算。,《借位减法》教学反思
- ·上一篇: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 ·下一篇:《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借位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 《借位减法》教学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借位减法》教学反思
tag: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反思 推荐
- ·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 ·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 ·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 ·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 · 数字的用处教学反思
- ·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 · 《利息问题》教学反思
- ·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 · 课改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
- · 《填未知数》教学反思
- ·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
- ·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 · 《比例尺》
-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 ·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 · 《指数函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 · 如何吸引住学生——数学教学课改反思
- · 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