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让所有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四、让所有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579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课堂40分钟既是可供学生的学习时间,更是每个学生实际学习的时间。我对此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原先总认为学生实际学习时间主动权在于学生本身。在不断实践中,认识到,保证学生实际学习时间的关键在于我--教师,在于我是否为每个学生提供40分钟。每个教学环节,甚至我的一个眼神,是否看到全班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一般的或中下的学生。同时从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适当的学习机遇,良好的教育,积极的引导,可以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

(一)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

  我注意让每个学生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有施展自己学习才能的机会,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激励学习信心和意志。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所必需的学习机会和练习时间,对于重点内容还要加强单项训练。

  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练习形式和反馈的广泛性,并针对存在问题

500)this.style.width=500;" >

  除数的前几位分出几位来除,是商的定位的关键,是除法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应该分出几位来除,反馈形式采用每个学生用手势表示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又如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确定商是几位

500)this.style.width=500;" >

  是几位数。这样的训练形式较之指名一个学生口答、全班学生来听要好得多,能极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同时,我从学生的动作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答案,及时而广泛地收到了反馈信息。

(二)“一视同仁”与“区别对待”

  我坚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成长为有用之材,我爱他们的每一个,对他们“一视同仁”。但是每个学生在兴趣、能力、个性等方面除共性外,又有其特性和差异性,教学时要承认差异,又要让每个学生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我又注意“区别对待”。

  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除练基本题外,比一般同学多练几题,让他们的智力潜能充分发展。有时,在基本题练习后,出示选做题,分A组和B组,让学生选其中一组进行练习,如小数乘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算的课中的第三批练习,分为:

  A组:

  ①1.2×15+15×8.8

  ②27.3×27+71.7×27+27

  B组:

  ①(14.8×2+14.8+14.8)×2.5

  ②0.8×2.6+0.8×6.4+80×0.01

  ③31.4×2+15.7×5-62.8×2

  要求在第二批练习时全对的学生选做B组题,其余的学生先把错题订正,再选做A组题的一题或二题。这两组题要求上有区别,A组是基本题,B组是变式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灵活地运用定律、性质进行简算,以发展他们的智力。练习内容注意了统一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使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题的前提下,又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完成练习题后余下的时间自编题并且解答(一般要求基本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举行“数学本领强”小小展览会,课内外结合,展品就是学生的自编题,或者当堂就把这些题作为课堂上某一次的练习内容。练习内容来自学生,对全班学生来说,更亲切、更有趣。如有个学生编了一道题:

  5.4×14+4.6×(9.32+4.68)

  =5.4×14+4.6×14

  =(5.4+4.6)×14

  =10×14

  =140

  初看这题似乎不能简算,但计算一步后,学生发现了题目的“奥妙”,激励了解题的积极性,提高了解题能力。

  在“区别对待”中,我感到对“中下同学”更要予以关心、爱护。因为小学生的“好”与“差”,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有时在某一点上,差的也可以超过“好”的。教学中要尽可能促使“差”的向“好”的方面转化,教师应该成为每个学生亲切的学习伴侣,尤其对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作业时对他们多做个别辅导外,在提问讨论中,对他们也采用“扶”“半扶”再“放”的办法,尽量让他们也能积极思维并且也能发言。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经过引导,有的学生能概括出“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但中下学生还只在模仿水平,还不能概括,我就让中下学生先照着说,但我十分注意自己的语气,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我说:“这很重要,谁再来说一次,让全班学生加深印象。”请到的“中下学生”就非常乐意,努力认真地把数量关系说好。

  在后面的练习中,如“光明乡有三所小学,各校的学生数为:甲校132人,乙校200人,丙校268人,平均每所小学有学生多少人?”学生们除了用(132+200+268)÷3的一般解法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用移多补少的解法,268-200+132。其中有的就是“中下学生”,他们还能说出解题思路,“把268比200多的部分给132,132就正好补足成200”,有的学生还补充说:“如果多的部分补给132,超过了200,那么就把超过部分再平均分成3份,添在每个200上,也就求出平均数,如果……”有的学生说:“乙校人数200不计算在内,把甲、丙两校总人数除以份数,即(268+132)÷2得出的平均数和200一样多,也是对的。”这些都说明包括“中下学生”在内的学生们理解了什么叫做“平均数”。

  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如教学文字题时,“中下学生”在使用括号上有时出错,在基本题练习后,让已学会的学生编这类题,出错的学生列式解答。这样能使已学会的学生进一步巩固提高,掌握这类题的结构特征,出错的“中下学生”则当堂补缺,达到能正确列式解答这类题。

  “中下学生”在转化过程中,我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充分信任他们,不明褒实贬,如在公开课上说:“×××,今天你也进步了,希望能坚持下去。”诸如此类的话,尽管这是反映了他的学习态度,我感到如能在另外场合和他们个别交谈,既很必要而且效果好。

  帮助“中下学生”提高,我注意渐进与反复,不操之过急。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我让学生课前预习,对“中下学生”的预习要求是能说清楚书上讲了哪三个例题,而且可以拿着课本讲,“中下学生”感到这要求不难,能做到,积极性就高。通过预习,他们对题意弄清楚了,再通过课堂学习,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同时也尝到了预习的乐趣。

教学反思《四、让所有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一文

,四、让所有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四、让所有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