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纵向上要系统衔接,横向上要有机结合

二、纵向上要系统衔接,横向上要有机结合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515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有的学生说:“我通过观察,发现所有的三角形和一部分正方形是一一对着的,正方形还剩下3个,说明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数出了三角形的个数后再加上3就知道正方形是9个。”

  这正是中学数学中的对应关系。为了进一步强化认识,我又设计了变型题。

  500)this.style.width=500;" >

  问:正方形有几个?为什么?

  由于在上题的思想先导下,学生已初步有了关于对应方面的认识,虽然有一部分正方形被遮盖住,但还是很快就判断出有9个正方形。

  (四)现在教想到将来用

  “现在教想到将来用”是要求教师明确认识到,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现在的教学必须做到学与用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教师应立足于现在教和现在用,为将来的用打好基础,为此,要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认识社会,为将来步入社会创造条件。

  为什么要“现在教想到将来用”呢?

  学校教育培养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不论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它总是在为未来培养人才。任何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的做法,都是短期效应。这样做不仅违背人才成长规律,而且还会给未来的人才选择造成许多障碍。今天在小学课堂里学习的儿童,将在21世纪的建设中大显身手。从经济发展的意义上说,今天的教育决定明天的科学技术、后天的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因此,教育不但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同时,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素质。

  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是各方面素质初步形成的时期。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指导思想,我在数学教学中把今天的培养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上,因而主动创造条件和契机,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人才素质。比如创设“赖宁杯”领奖台培养竞争意识,培养辩证观点等,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我的实验班进入二年级以后,发现有几个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越来越不协调了。他们害怕吃苦,缺少毅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劳动,一遇困难就咂嘴饶舌。这些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又都比较优越,是娇惯和溺爱给他们种上了惰性的苦根。刚一上学时,他们凭着兴趣和学前教育的基础,还能学得蛮好,可是上二年级以后就不行了。因为学习的砝码增大了,老本也吃光了,再不努力就要掉队了。孩子的家长十分着急,我也为此用尽了心计。

  怎么办呢?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教育。当务之急是培养毅力。一天,我很早就起来散步,沿着公路一直往前走,一边走一边琢磨开学以来每个学生的变化,很快又想到那几个不爱学习就要“滑坡”的学生。忽然,一支训练长跑的队伍从我身边经过,运动员全是十四五岁的中学生。男孩子、女孩子的头发上都浸出了汗水,他们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紧紧跟在体育老师的后面。这不仅是锻炼身体,也是精神和毅力的锻炼啊!我马上联想起班里的那几个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想出了一个教育他们的好办法。

  当天下午,我在班级召开了一个动员会,动员同学们都来参加一个象征性的活动——跑步“上北京”。我说:“同学们都十分热爱祖国,向往北京城。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坚持跑步,然后把路程记下来,最后看谁的毅力最顽强,第一个‘跑’到北京……”

  这项活动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有一个姓马的学生每天跑着上学,跑着回家。另有一个学生就连课间休息时也要到操场上跑几圈。

  出人意料地是前面提到的姓马的学生获得了第一名。一个身体矮小,看上去不具备任何长跑素质的学生,怎么会一鸣惊人呢?庆祝会上,他激动地说,是因为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跑到北京城。坚强的意志、刻苦的磨练、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弥补了他在体育方面先天的不足,终于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鼓励大家,“让我们向他学习,用这种精神一同攀登科学的高峰吧!”大家热烈地鼓起掌。

  综上所述,我提出的“四教四想”,“教”包含着教学与教育的双重涵义: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体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包括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想知识,即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本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二是想方法,即各学科思维方法的相互补充和借鉴;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这里包括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以及运用创造性联想的方法。三是想学生,一方面想学生的需要,包括对知识的需要,对学习方法的需要,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等;另一方面,想学生的发展,包括思想品德、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等对学生一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反思《二、纵向上要系统衔接,横向上要有机结合》一

上一页  [1] [2] 

,二、纵向上要系统衔接,横向上要有机结合

《二、纵向上要系统衔接,横向上要有机结合》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