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探索 自主解决
导学探索 自主解决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北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张思明提出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简要介绍其教学模式。
基本内容及其效果
张思明在多年的教学中,逐渐摸索并总结出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5个环节:
A环节--引导创设问题环境。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设计问题。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提出和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从上课开始的10分钟预习、复习或小练习中引出问题,根据学习任务或有待研究的小课题自行设计相关问题等。它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
B环节--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对A环节提出或设计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对比、联想、观察、实验、归纳等,形成更数学化、抽象化的问题,或形成引入探索、有希望成立的猜想,或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考更科学化,为培养创造性思维作好必要的思考准备。
C环节--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B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的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组分群”,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进行讨论。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指方向,而要给“指南针”,让学生自己试着定向。对于一时“走错”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其思维中的合理成分。要多激励,争取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受到自主解决问题的训练,并获得成功体验。
D环节--评价总结巩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对B、C环节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比如,让学生评价:探索发现的问题是否充分?问题解决得是否有效、彻底、简捷?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和应用价值等。对于某一学生的评价或小结,教师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再作“评价”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再作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E环节--求异探新形成(知识和问题)周转。课的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月交维(改变问题的维度)、交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来提出发散式新问题,并将新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引导学生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设问、疑问、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习惯,能否最终解决问题,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后教师布置3类作业:一类--不限定格式、方式的作业。如阅读参考书的相关章节、预习或在教科书的边白处写批注、作注解等。二类--有指定要求的常规书面作业,要“少而精”。三类--选做性作业,或探索性作业或微科研小课题等。
由以上5环节组成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或操作时,时间上不受单一课时的限制。它可以是一个教学模单元(如连排两节课),也可以是一节课的局部环节,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外活动、寒暑假的作业中去。
张思明通过上述5个环节,运用“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活跃,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在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评价解决问题的成果和进一步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科学引导,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许多学生反映:上一堂张老师的课,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方法,学会了思考。许多专家评价时指出:张思明的课难度大,方法新,信息量大,学生积极思维,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特别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基本特点和目标
1.它是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实际上是试图体现发现法、问题解决引疑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等诸多教学模式的共同优点;试图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上,而且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程度及方式,均由学生自主控制来完成。这种“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不仅体现在当堂课上,而且把课前、课中、课后的问题衔接、扩展、延伸起来,并构成了问题链。这种类似于食物链的问题链的周转,就是一种不局限于单纯课堂教学的开放式数学模式。教学反思《导学探索 自主解决》一文
-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 ·下一篇:学生数学课堂听课状况分析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反思 推荐
- ·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 ·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 ·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 ·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 · 数字的用处教学反思
- ·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 · 《利息问题》教学反思
- ·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 · 课改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
- · 《填未知数》教学反思
- ·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
- ·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 · 《比例尺》
-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 ·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 · 《指数函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 · 如何吸引住学生——数学教学课改反思
- · 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