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骨干班第二次小组研究课活动有感

参加骨干班第二次小组研究课活动有感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641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参加骨干班第二次小组研究课活动有感

   骨干班第二次小组研究课活动在塘下镇中心小学举行,有陈茂可和严丽珍两位学员分别为我们上了《打电话》和《真分数和假分数》两课,课后在指导老师谢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小组各成员分别针对两节课进行了交流,最后有谢老师总结。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有以下感受和思考。

我的感受:

有效的示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陈老师的《打电话》在开始引入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老师的引入非常干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由于紧急情况,老师要打电话给15个同学,如果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那么老师打给15个同学需要几分钟呢?学生异口同声说15分钟。这时老师没有接着问,而是用示意图把这种逐个打的方法画了出来。这时老师才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打给一个同学后,另一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打。”老师把这种分组的方法画了一个开头,接着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制定方案并画出示意图。课堂上我注意观察了几名学生,发现学生都能用示意图清晰的表示出来,甚至还有一位学生画了三个示意图,一次比一优化,最后自己独立找到了最优方法。学生为什么这么厉害,我认为与陈老师开始时的示范时离不开的,陈老师一开始教给学生的就是一种方法和优化的思路,即打开了学生的智慧之门,也给学生的创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我曾经也听过一位老师上过这节课,学生在前30分钟内还没有把最优化方法想出来。很多学生脑中有思路,但是不能将它理清,当然也很难进行表达和交流,因为每人都有自己表示的方法。我认为有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先做一个有效的示范,提供一种策略或一种思路,这肯定要比让学生不着边际的摸索要好得多,毕竟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经验和能力也是有限的。谢老师将这种教学策略教做示意图现行组织。

巧妙的设计是课堂顺利进行的保障。经常听到一些课,老师上得满头大汗,学生上得晕头转向,就是因为课堂进行的不顺利,要么老师的问题学生答不上来,要么学生的问题老师道不明说不清。《真分数与假分数》这节课也是一节不怎么能说清楚的课,问题就在于把什么看做单位“1”。严老师这节课没有学生把四分之五说成是八分之五,当时我有点不理解,这节课学生为什么会没有这样的争论。通过严老师的介绍,我终于明白,严老师有一个地方设计的非常巧妙,严老师先让学生报一些分母是4的分数,出来的有真分数也有假分数,这时严老师再让学生用小圆片表示这些分数。一节课都进行非常自然,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老师上得也很轻松。我说严老师的设计巧就巧在由数到形,避免对关于单位“1”的争论。这里给了我很大启发,上好一节课,除了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较好的教学理念外,选择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非常关键的。

我的思考:

《打电话》要教给学生什么?《打电话》是属于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过程分析也比较复杂。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应该在过程上,应该让学生经历遇到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同伴交流,体会到方法的优化,然后再去寻找最优方案,最后让学生交流彼此的方案,在表达和倾听中加深认识。在这种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了了优化的数学思想,感受到了用数学的

www.nx899.com

方法(画示意图)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解决问题方案的简洁性。这节课的目标不应该是仅仅停留在会用最优方法打电话,知道为什么这种方法用的时间最省,还有通知人数与打电话时间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自己去比较方法,自己产生最优化方法,而不是急于让学生理解以上提到的结果。当然教师应该也有所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思维确定学生汇报顺序,让过程展示得循序渐进,更加完整,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避免了冲突就万事大吉了吗?显然不是的。当我们设计一节课时,开始有意避免了一些冲突为了让课堂进行的更加顺利,但是到后来我们应该把这种冲突暴露出来,让学生辨析。这里不仅可以掀起课堂的一个高潮,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让教学目标落实的更加扎实。

      还有从谢老师的指导中我知道了,上好一节课还要会抓准这节课的关键点,认知冲突的地方要凸显出来,比如四分之四到四分之五,四分之八到四分之九,其过度就是关键点,这里可以突破学生在数轴上找假分数的难点,也为下节课学习假分数化带分数做好铺垫。

      每次参加骨干班活动,都让我从学员那里,特别是指导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每参加一次活动都是一次进步。

,参加骨干班第二次小组研究课活动有感

《参加骨干班第二次小组研究课活动有感》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