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599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能较好地为学生搭建互动、互助的平台。“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孩子们正是在这种合作、交流中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可是,当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不时出现一些与合作学习不太和谐的弦音,这需要我们认真矫正。   一、“合作”不应是教师的授意,而是学生的实际需要   笔者曾听过三年级的一节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了“1平方分米”的表象之后,为了加深对“1平方分米”的感受,老师设计了一次活动。用手中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量量课桌面的面积。当学生拿出纸片摆放在桌上时,不由地说出:“太小了!”显然,学生受到手中仅有的1平方分米纸片的限制,不能独立地完成测量任务。不容学生思量,教师马上指令“小组同学合作一下测量。”学生们立即开始合作测量起来。   无独有偶,在五年级的一节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中,教者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图形。   师:你能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样的长方体吗?   生:能!(实际上每个学生课前只发到15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而摆成这样的长方体需要30个小正方体。)   师:好!现在同位同学合作一下,摆摆看!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只有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合作的需要时,才能激活他的合作意识,以至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可是如此的一些课堂里, “合作”已经成了教师的潜心安排,精心授意。这一环节中,学生只扮演了简单的操作工的角色。“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思考。难道孩子们自己就没有这种合作的意识?就没有这种合作的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哪怕是对学习方式、方法的发现。笔者以为,在这过程中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培植一些他们探寻策略的土壤。若是让孩子们自己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合作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那多好啊!这将十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的意识, 极大地促进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   二、“合作”不能忽视必要的价值引领   合作学习并不是作为课堂组织形式的点缀而存在。如果仅仅作为点缀,小组合作便会流于形式,也就达不到合作的深层目标和功效。    在一节一年级的《统计》课上,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会使用简单的符号来统计。在教学中,老师演示着课件。   师:小田鼠给大家带来了哪些礼物?   生:“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师:老师现在想知道小田鼠共给我们带来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圆形?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我把它们画在纸上(记在本子上、记在脑子里……)   师:好,用你喜欢的方法作一次统计。   在集体汇报中,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形,有的写出数字,有的使用了简单的符号。有两组小朋友,他们采取了合作的方式,一人记一样完成统计的。为了逐步引导学生用抽象的符号来统计,老师又将课件演示了两次。有趣的是在接下来的统计中,他们依然进行着合作,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引导,没有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但在课末,教师要求独立完成统计表时,这部分同学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笔者觉得,刚开始出现的小组合作,的确是两组学生的智慧,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我们教师心里还应有一杆秤,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关注他们的合作,在此基础上要及时引领他们完成由合作到独立的提升,实现质的飞跃。   著名数学教育家周玉仁教授说过:“教师过分抛弃必要的价值引领,那是一种对学生学习不负责任的表现。”这节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正确引领了吗?否! 一节课下来, 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仅仅徘徊于同一水平,没有发展,没有提高,这种合作的价值在哪里?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三、“合作”要切忌盲目、随意   当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随处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一节课里,老师在有意无意中总要设置小组讨论、合作的环节。如二年级的一节课《认识时分》中:   师: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师:好,小组内合作一下,讨论、讨论。   再如五年级的一节课《分数的大小比较》中: 

[1] [2]  下一页

教学反思《对当前“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一文

,对当前“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