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数学教学反思(二)
第三册数学教学反思(二)
《统计》教学反思
(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强调从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理解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合作交流,力求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联,体会统计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我力求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素材入手,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目的和统计的基本方法----“正”字法,感受统计活动的重要性,从而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统计的意识,体会数学是有价值的。
(三)教学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方案评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一切学习的机会交给了学生,所以就看到了学生多样的教学方法(有的采用数数,有的采用“正”字法,有的采用画画的方法,有的还采用分类统计的方法……),开放性的结尾,不仅教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还使课堂内的知识得到了有益的延伸,通过看到的、亲自操作的让学生亲身感到数学是有价值的。
师生互动的机会比较多,生成的东西也比较多,在数学课中也渗透了思想教育,应该说尽可能地体现了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效果比较好。
《除法的认识》课后反思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本节课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讲诵鼠芬松果的故事,使学生自觉的融入新知识的学习,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 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本节课通过“帮松鼠分松果”把12块糖分给2个同学、3个同学使他们同样多、平均分给4个同学等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方法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
3、 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教师不仅交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注重了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在 新课的伊始,我创设了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教学情境。“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你们想玩吗?”并要求学生在操作中,采取同桌竞赛的形式,同桌合作完成,看哪一桌摆出的图形多。通过老师亲切、激励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视操作,引导正确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不仅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请思路进行正确的思考。 要让学生认识角,就要求我们带领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中抽象出角,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在课的开始我首先让学生拿小棒拼图形,在学生动手用小棒拼出角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同学们动手做角,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角的认识,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角的表象。我是这样引导的:“刚才同学们拼出了各种各样的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可以变的角,你们可以吗?”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接着,教师示范,和学生一起做角,再让学生把角的两条边打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把角画在黑板上,并揭示角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同桌同学互相指出自己手中活动的角的各部分名称。这样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准确的识记角的各部分名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特征,我进一步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全班汇报。在此基础上,出示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角?那些不是角?(∧∠∨し>っ┌ )在判断的过程中,说出是怎样判断的,有了前面的操作,学生能够正确的说出理由,这样学生基本上就认识了角。
《认识时、分、秒》教学反思
(一)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钟(有的还拿出劳动课上做的手工钟面),开始玩,我跟他们一起玩。有些学生诧异地问我:“老师,这节课是数学课,你这么不上课,只让我们玩钟呀。”是的,我打破了自己的备课框框,在他们尽情地玩了以后,我让他们讲发现,谈收获。孩子们唧唧喳喳,都想上台来说一说。有的说,发现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有的发现上面有长的针和短的针,有的还发现,长针移动时,短针也跟着移动,有的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响声,有的听到了闹铃声……看着他们渐渐进入学习的佳境,我这才把时、分、秒的知识慢慢地讲给孩子们听,一会儿他们就对钟面的读写方法产生了兴趣。这时,我就拿出一个大的教具钟,让孩子们观察是几时、几分,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几时过几分,我让孩子们自己试验,同桌比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掌握。这节数学课一结束,我发现孩子们余犹未尽,课间都
拿出钟来读和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不仅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请思路进行正确的思考。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我设计了很多操作活动,如拔表游戏认识时间,用1分钟读书、数数,口算,跳绳,走路等体验时间的长短,体验1分钟能干很多事进而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学生在课上学习得非常积极主动,由此我想课上如果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一定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册数学教学反思(二)》相关文章
- › 第三册数学教学反思(二)
- › 第三册数学教学反思
- › 人教课标第三册数学教学计划
- › 人教课标第三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 › 2017年第一学期第三册数学学科计划范文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册数学教学反思(二)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反思 推荐
- ·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 ·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 ·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 ·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 · 数字的用处教学反思
- ·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 · 《利息问题》教学反思
- ·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 · 课改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
- · 《填未知数》教学反思
- ·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
- ·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 · 《比例尺》
-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 ·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 · 《指数函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 · 如何吸引住学生——数学教学课改反思
- · 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