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认识三角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560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www.nx899.com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同学们发言积极)
师:为了方便通常用三角形三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记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大写字母前面加上符号“△”。如图中可记作“△ABC”,(并在黑板上板书△ABC),同时规定每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所对边就用它的小写字母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屋顶框架图中至少找出5个不同的三角形,并用三个大写字母记出相关的三角形,并与同伴交流。
甲生:有△ABC、△ABE、△AEF、△AFC(师板书在黑板上)
乙生:有△BED、△ADE、△AFP、△PFC(乙生补充)
丙生:还有△ABF、△AEC(丙生进一步补充,在叙述时,有同学将三角形符号“△”口叙掉)。
注:可喜的是能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逐步补充完善,从而找出了图中所有的10个三角形,在此出现了第一个亮点,部分同学初步具有思维全面性的意识。
3、师:演示①  将用透明胶连接的三条硬包装带围成一个如图所示的三角形。


演示②  演示动画课件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上述演示给三角形下一个定义?
甲生: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乙生:我认为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并举出反例指出了甲生叙述不严密的地方)。
师:将乙生叙述板书在黑板上。
注:在此出现了第二个亮点,同学们已经在注意几何语言的严密、准确性。
4、师:请问同学们观察P118页,屋架彩灯线路图,BC边装红灯线,AB、AC两边上装兰灯线所需线的长短。
生:兰灯线比红灯线长。(兰线长>红线长)
5、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三角形三边的大小,然后分别计算比较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大小,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小组通过画、量、算、比较等活动,大家一致认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同意他们的结论。
师;将生的语言板书在黑板上,并点评。
注:在此课堂上出现了第三个亮点,同学们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6、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规定的尺寸做三角形(①6cm,8cm,10cm.  ②7cm,9cm,18cm    ③、13cm、18cm、35cm    ④16cm、17cm、18cm)将尺寸写在黑板上。
生:小组积极动手,相互配合,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能做成,有的不能做成。
师:对同学所做“三角形产品”进行回收、展示,并提出问题,通过做三角形你们遇到了什么麻烦,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有的尺寸能做成三角形,有的尺寸不能做成三角形,还有的做成后像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小组代表发言)
生:我们认为构成三角形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意三根木条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
七、学生自学P119例1(同伴交流、探讨、气氛热烈)
八、小组推举代表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收获进行小结
师:每小组小结一个方面,不得重复。
生:(一组代表)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二组代表)在记三角形时一定要用三个大写字母,不能忘记符号“△”。 为了方便也可用小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
(三组代表)构成三角形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意三段材料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
(四组代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九、随堂练习、作业P119 1、2

十、教学成功之处
  在本节的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了创新教育,学生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说、找、记、量、算、悟、剪、做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给了每位学生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充分体现了师生交流、同伴交流、小组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学生小结:“我认为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做三角形我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木条就一定能钉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构成是有条件的。”这对整节课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整节教学活动通过讨论、精讲、合理利用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了预期目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认识三角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认识三角形》教学案例及反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  三角形   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