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十篇)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十篇)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683次  栏目:英语教学反思

  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外语学习区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情感”。一般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过程,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而外语学习则涉及到角色转换等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涉及到个人尊严、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对某外族文化抱有好感、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这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学习该文化的语言的因素。相反,对某外族文化抱有轻蔑、仇视或厌恶的态度就很难令人想象持这种 态度的人能认真地去学习该文化的语言。如果对某一语言抱有好感,对该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法感到新奇,那么对这样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该门外语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鲜事物的过程,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探索;相反,把外语想象得过难,觉得外语表达法别扭,持这样的态度的学习者必然会对外语学习畏之如虎,学习的效果毫无疑问会受其影响。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有兴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效果。教师的个性也是学生改变对外语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热情、活泼、博学多才会对学生和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影响。 
  国外有些研究者根据这些个人因素对外语习得过程影响的方式和程度,通过实验和对比,描述了“理想的外语学习者”(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的一些基本特征是: 
  (1)能够适应学习环境中的团体活力(group dynamics),克服负焦虑和干扰因素。 
  (2)寻找各种机会使用目的语。 
  (3)利用所提供的机会练习倾听针对他输出的目的语并作出反应,即注意意义而非形式。 
  (4)通过学习技巧来补充与目的语社团成员直接交往的不足。 
  (5)至少在语法学习的初始阶段,是个少年或成年而非小孩。 
  (6)具备足够的分析技巧和接受、区分和贮存外语的特征,并监测错误。 
  (7)具备学习外语的强烈“整体”动机并具有强烈的“任务”动机。 
  (8)愿意冒险,勇于实践。 
  (9)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 
  从以上九条来看,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人格完美的人。这一点是和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理论不谋而合的。 
  
反思之七:语法在中国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传统外语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成了传统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语言学者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反对在任何教学阶段控制语法教学项目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自动习得。受此观点影响,80年代有一段时期,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外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外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类学习任何知识,都企图在所接触的事物发展中发现秩序,寻找规律。寻求秩序

www.nx899.com

是人类的一个天性。人的大脑在吸收了新的信息后,原有的知识系统必然发生重组 (restructuring)。学习外语与学习其它任何知识一样,整个过程是一个发现规律、寻求规律,并对原有规律进行重组的过程。词义、句法规则和语用知识的重组,无一不在影响着学习者整个外语知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重组过程中,某种知识发展成为一种技巧,又逐渐成为一种常规 (routine)。通过实践,技巧和常规形成了一种自动的 (automatic)过程,成为一种能力 (proficiency)。 
  Widdowson (1992) 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语言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综合的,记忆中的词块 (lexical chunks) ;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语法规则。语法在语言中起的是调节性的作用,但是这一功能必不可少。不学语法是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的。 
  当然,目前人们重新强调外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复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中去。人们现在更多地强调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 (grammar awareness) ,但不赞成通过机械的句型操练达到这一目的。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者们的任务是寻求和设计一些有效的培养学习者语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他们主要想通过一些由意义的交际活动,使学习者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法规则的作用并逐步掌握这些规则。 
  事实上是,正因为英语教学在中国是属于foreign language的范畴,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那些学习“许国章英语”和“薄冰、章振邦语法”出身的学生,英语功底扎实,阅读能力强,表面上看他们听说能力差一点,但实际上他们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如出国深造半年到一年,绝大多数都能说一口标准、漂亮的英语,很快过了语言交际关。 
  
反思之八: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掌握标准问题 
  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目的有多种多样,语言掌握标准和使用标准就不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有些学习者的语言可以用本族语者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对其余的学习者就不一定。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在语音、语言点和句型教学上往往是无所不用其极,最求最完美的效果,其动机固然可敬,但实际却是事倍功半。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当提供两种反馈,一是让学习者接触正确的说法,使其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二是直接指出其错误,加以改正,这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 
  比如写了东西,最好是请老师和专家看看,请英美籍教师看看。可是,在我们国内,要这样做是有很多困难的。你要练习口语,苦于找不到对话者,写英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十篇)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十篇)》相关文章

tag: 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反思,英语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英语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