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案

12-20 17:40:50  浏览次数:388次  栏目:初中音乐教案

弹奏 5 6  5  ||  3 4  3  ||  4 5  4 ||
有一天,这三个小精灵到森林里去玩,可是却一直没有回来。小镇上也失去了原来的快乐。只有找到那三个小精灵才能恢复小镇原来的欢乐。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吧。
再来好好听一听这三个小精灵的声音。(弹奏)
那么,究竟他们在哪里呢?
听——唱——填空
二、解救精灵(为旋律划分小节)
师:真是太好了,找回了精灵,快乐的小镇又要回来了。可是奇怪的是,小精灵们不歌唱了。原来是被森林里的女巫施了魔法。
   (出示6/8拍的旋律)只要我们能为这一旋律划分小节就可以解除精灵身上的魔法了。首先来看这是几拍子的旋律?那么6/8拍的含义是?你能为这一旋律划分吗?
  (自主练习)
   好了,这下我们又可以听到小精灵们的歌唱了。听一听吧,我们可要轻轻拍手为他们伴奏呀。(范唱)
   我们都来唱一唱吧。
这就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片段,从这样的片段中你感受到什么心情。
三、总结下课
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和小镇上的人们感受小精灵的乐章吧。(听全曲)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师:抢答:哪里的《凤阳花鼓》?谁能完整的演唱《凤阳花鼓》?
二、听《樱花》
1、出示《樱花》歌谱演唱
师:我们来唱一唱这样的旋律。
2、感受乐曲的曲调
师:正如大家想到的,这是日本的民歌《樱花》,日本民间特色的曲调跟我们中国的民歌比较一下。由“3、4、6 7 1”五音构成的,便是日本特有的“都节”调式,而中国的民歌中以“6 1 2 3 5”五音构成。</P< p>
3、  感受乐曲的情绪
师:那么我们来感受一下日本的樱花,从中你感受《樱花》的旋律怎样?
歌曲是通过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表达歌曲的?
其中发生了变化,你又感受到什么?
4、  跟录音学唱歌曲。
三、听《故乡的亲人》
1、  感受乐曲情绪。
师:现在我们从日本在飞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听那里的人们正唱着他们的州歌来欢迎我们呢!(听全曲)
    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故乡的亲人》,由美国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写于1851年,那么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呢?我们来轻轻跟着哼一哼。
2、感受演唱形式和音色
师:那么是通过怎样的演唱形式来表达的?其中有一段是男声领唱,你觉得怎样?如果用女声来领唱,效果怎样?看来设计演唱的形式也得巧安排。
四、总结下课
 
 
 
 
 
 
第八课
教学内容
(一)   唱《天地之间的歌》
(二)   做 唱唱旋律  完成旋律
(三)   听 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学唱《天地之间的歌》,激发学生对探索天地之间奥秘的欲望,从而引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学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领唱与合唱相互协作,配合默契。
(二)   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做到声部清晰、和谐。继续巩固6/8拍的知识,通过完成旋律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三)   通过

www.nx899.com

欣赏,比较音色,音区,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等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进一步提高音乐的综合能力,感受音乐形象。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
师: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我们就从航天员杨利伟开始说起吧。(自由交流)
二、学唱歌曲
1、  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从这样一首《天地之间的歌》,你感受到什么呢?
2、模唱“啦”的旋律
3、跟磁带学唱
4、解决难点
(1)切分节奏(口念——拍手——词——跟唱旋律)
(2)二声部合唱
5、完整的演唱歌曲
 (看指挥演唱——分角色演唱)
三、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唱唱旋律
1、听《往事难忘》
师:(弹奏)熟悉这样的旋律吗?是歌曲《往事难忘》,这样的旋律来自英国作曲家贝利的《很久以前》。
2、模唱
师:我们跟着来轻轻唱一唱,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将相同的旋律编号。
    当唱到(1)(3)时,轻轻的拍手用 X  X  X  X ||伴奏;
唱到(2)时,用 X  —  X  X  ||伴奏;唱到(4)时,用 X  —  X  —  ||伴奏。而第二声部都是 1 7 6 5 </P< p>
3、二声部合唱
二、完成旋律。
师:《很久以前》中有很多的旋律是重复的,我们在创编旋律的时候也可以用。
1、  分析
师:那么还有个条件,我们得看看要求创编的这一旋律是几拍子的。看(出示),那么6/8拍的含义是?
2、  创编
师:那么,你能听出,我弹奏的是哪一节奏吗?
6/8   X X X  X X X  |  X .    X  .   ||
6/8   X X X  X X X  |  X  X  X  .   ||
现在我们先来唱一唱第一条旋律。(跟琴模唱)
那么,下面的那条节奏就让你们来创编了,让其成为一条完整的旋律。
3、  交流演唱评价
三、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听  《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比较音色,音区,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等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进一步提高音乐的综合能力,感受音乐形象。并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区、以及不同的演奏速度、力度和不同的音乐节奏,感受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我们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在这首交响童话里,每一个角色都由特定的乐器来表现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并完成书上的连线。听完了故事之后,说一说这个交响童话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
(交流)
那么在下节课中我们来感受每个角色,而且还演绎下每个角色。
(第四课时)
这里有几个角色,这些角色有什么性格特点呢?是怎样通过音乐来表现的。
首先是乐器的选择上——音色特点
然后根据本身的性格特点在音区、力度上的变化。
(选取主题分析)
表演部分(小组划分角色)当听到你所表演的角色音乐时候,通过肢体等语言来表达。

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案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