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方差

数学教学设计-方差

12-20 17:39:02  浏览次数:290次  栏目:九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使我们知道了对于一组数据,有时只知道它的平均数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它的波动大小;而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量不止一种,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标准差.方差与标准差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方法小结:求一组数据方差的方法;先求平均数,再利用③求方差,求一组数据标准差的方法:先求这组数据的方差,然后再求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布置作业

  教材P173中1,2(1)(2)

  板书设计

14.3  方差(一)

方差公式③     引例     例1  

标准差公式④

教学设计示例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

  2.使学生了解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总体方差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方差、标准差、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总体方差的意义.

  难点: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www.nx899.com)

  复习提问

  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有哪些方法?

  引入新课

  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只知道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如何了解数据的波动大小?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

  引例 两台机床同时生产直径是40毫米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产品中抽出10件进行测量,结果如下(单位:毫米):

  表中数据表成如下形式:

  可在此处让学生用公式②分别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还可提问学生a取什么值最好,这样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到a=40最合适).当学生算出如下平均数:

  

让学生思考,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等于规定尺寸40毫米时,甲、乙两机床性能是否都一样好?提出问题让学生议议后,再引导学生看图1,让学生认识到“机床甲生产的零件的直径与规定尺寸编差较大,偏离40毫米线较多;机床乙生产的零件的直径与规定尺寸的偏差较小,比较集中在40毫米线的附近.”这说明,在使所生产的10个零件的直径符合规定方面,机床乙比机床甲要好.

  这反映出,对一组数据,除需要了解它们的平均水平以外,还常常需要了解它们的波动大小(即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在此处要告诉学生: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可以采用不止一种办法.本课介绍“方差”即是一种方法.即: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要强调“一组数据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波动越大”.条件许可时,还可介绍③式可表示为:

  

  接下来可以请两个学生计算引例中机床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

  

  

  从0.026>0.008可以比较出,机床甲生产的10个零件直径比机床乙生产的10个零件直径波动要大.(接下来教师再给出如下例题.)

  例1 已知两组数据:

  

  分别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讲此例后,要强调求解步骤为:

  (1)求平均数;(2)求方差;(3)比较方差得出结论.

  此后接前面问题说,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的方法还可用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即

  

  公式④(即标准差)也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

在本节引例中,两组数据的标准差,可让学生算一下,得出:

  

  说明:计算标准差要比计算方差多开一次平方,但它的度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有时用它比较方便.

  小结

  1.本课学了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的公式③.

  2.本课在方差的基础上又学了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的公式④.

  练习:选用课本练习题.

  作业:选用课本习题.

  四、教学注意问题

  要注意通过例题讲好求方差题目的解题格式.

教学设计示例3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差、标准差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利用简化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的方法.

  3.使学生会根据同类问题两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化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公式.

  

www.nx899.com

难点:利用方差(或标准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

  三、教学过程(www.nx899.com)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2.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应如何计算?

  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用公式③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比较麻烦.那么,有否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呢?

  新课

  教师应在黑板上进行如下推导:

   

   

推导上述公式后,可让学生仿①~④四个公式的方法归纳推理出如下结论:

  一般地,如果一组数据的个数是n,那么它们的方差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在这时,教师要强调:当一组数据中的数较小时,用公式⑤计算方差比公式③计算少了求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一步,因此比较方便.

  例2 计算下面数据的方差(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1位):

  3 -1 2 1 -3 3

  教师可让学生共同来完成此例.

  接下来教师按教材指出,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可按下述公式计算方差:

  

  其中x1=x1-a,x2=x2-a,…,xn=xn-a,x1,x2,…,xn是原已知的n个数据,a是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一个常数.

  为使学生对公式⑥加深印象,可让学生用公式⑥解下例.

  例3 甲、乙两个小组各10名学生的英语口语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哪个小组学生的成绩比较整齐?

  解后,指出解题步骤有如下三步:

  

  

  (3)代入公式⑥计算方差并比较得解.

  小结

  1.本课介绍了当一组数据中的数值较小时,用以计算方差的简化计算公式⑤.

  2.本课又学习了当一组数据中的数值较大时,用以计算方差的简化公式⑥.

  练习:选用课本练习题.

  作业:选用课本习题.

  补充作业

  2.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之和为13,标准差之和为5,且甲的波动比乙的波动大,求它们各自的标准差.(答案:S=3,S=2.)

  3.在某次数学考试中,甲、乙两校各8个班,不及格的人数分别如下:

  

  分别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
  

  四、教学注意问题

  要注意给学生讲如下三点:

  1.方差与标准差是衡量样本和总体波动大小的特征数.

  2.用简化计算公式求方差较为方便.

  3.对同类问题的两组数据,方差小的波动小、方差大的波动大.


 


上一页  [1] [2] 

,数学教学设计-方差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