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宋词两首

12、宋词两首

12-20 17:40:50  浏览次数:692次  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交往。这对他在诗词艺术的发展上颇有影响。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不写yin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客生活。正因为他托身权贵门下,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有《白石词》,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谱,这是宋词中仅存的乐谱。

    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

背景简介:

    扬州,自从隋代kai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淳熙丙申至  日(2

www.nx899.com

),予过  维扬(3),夜雪  初霁(4),荠麦弥望(5)。

            冬至这一天   途经扬州       下雪刚放晴   满眼都是荠菜和麦子

 

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        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                   

  那    就四下里看,一片萧条景象  独有清冷的河水碧绿     渐渐升起    

                                  自: 独、独自 。    意为天色渐渐晚下来

 

戍    角(6)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于)今昔,     因  自度  此曲。

戍边的号角 悲鸣    心里(十分)悲痛  为今昔的变化而感慨 于是  创制  曲调

                                   今昔: 指今昔之变。

 

千岩老人(7)以为有《黍离》(8)之悲也。                                 

           认为  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淮  左(9) 名都,竹西          隹  处(10),解  鞍  少  驻  初程(11)。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12、宋词两首

《12、宋词两首》相关文章

tag: 宋词   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大全,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