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谈课设计
《林海》谈课设计
《林海》谈课设计
后六小学 房伟民
一、谈教材
《林海》是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用准确
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绍安岭的原始森林,表达了对大兴安岭
的喜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具体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展开联想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
致;以“亲切、舒服”感情为线,贯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
把对大兴安岭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让读者充分领略到
了大安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
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受到美的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
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至六自然段。而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以及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谈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
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文表达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应让学生反复诵读,
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
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谈学法
通过上一组和本组第一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课可
以引导学生应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即“初步了解→深
入思考→评议提高→诵读升华”。
四、谈程序
本课可采用“五步自主教学模式”,即“导入揭题→自学探索→
交流点拨→检测巩固→深化训练”。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给你留
下了怎样的印象?
2、我国还有另一处森林宝库──大兴安岭。
3、揭题:板书“林海”,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原
始森林。
4、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还应该知道了什么?
(二)、组织第一次自学探索
出示自学要求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可跟默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选读课文。
3、思考: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分别是在怎样
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练习”中的提纲,给文章分
段,列出提纲。
4、请学生主动到黑板上写出他的分段意见。
(三)、交流点拨
1、指名读生字及组词,学生评议。
2、开火车读课文,然后评议。
3、指名板书学生谈谈你是是怎样分段的,为什么这样分。
4、学生评议分段情况。
5、小结
(四)、组织第二次的自学探索
出示自学要求
1、作者三次“亲切、舒服”之感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2、“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3、“岭”、“林”、“花”各在什么特点?作者怎样写出岭、
林、花的特点的?
4、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如何理
解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五)、交流点拨
这部分主要有三环节:交流点拨、朗读体会、质疑问难。
1、交流是
www.nx899.com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如出现分歧
与偏向时,教师及时点拨。
根据学生的交流,主要要了解岭的特点是多(形多、量多)、温
柔,林的特点是多、绿,花的特点是多、美。
2、朗读体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形式可多样:轻读、
个读、赛读等。要注意重点语句、重点段落的朗读,使学生真正与作
者产生共鸣,感情得到升华。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学生在交流、体会
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疑难本身也是能力的反映。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或课堂,或课外;或学生互解,
或师生共解。
(六)、检测巩固
这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教师设计的检测巩固题要以“
目标”为中心,题型要新颖,形式多样。可以“选读你觉得最美的段
落”,“用画出岭(林、花)的特点”等。
,《林海》谈课设计《《林海》谈课设计》相关文章
- ›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 《林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 《林海》谈课设计
- › 《林海》教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林海》谈课设计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 10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解析
- · 鸟的天堂 3
- · 《无私的爱》教案设计
- · 12 景阳冈参考教案一
- · 小学第十二册:为人民服务
- · 第五届全国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大赛(1)
- ·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
- ·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 · 詹天佑
-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 积累·运用五
- · *景阳冈
- · 《董荐瑞舍身炸暗堡》第十册小学语文教案(
- · 5、延安,我把你追寻
- · 积累·运用
- · 3 古诗两首参考教案二
- · 《少年闰土》的开头之妙——《少年闰土》导
- · 14 夜莺的歌声参考教案二
- · 我的战友邱少云
- ·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