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管理科学化之路
探索教育管理科学化之路
12-20 17:46:36 浏览次数:208次 栏目:学校管理制度
2.评价
评价是衡量效果促进工作质量提高的有力手段。正确的评价对任何工作都是不可少的,对学校工作更是如此。评价又是检查和奖励的中间环节。有了评价,检查才有方向有标准,才能更好发挥督促和导向作用;有了评价,奖励才有依据,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所以我们十分重视评价工作。
怎样做好评价工作呢?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我们在评价标准制定上贯彻了三个思想:一是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讲究科学但不拘泥于本本,借鉴别人但要立足自己;二是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教学从内容上看有多个方面,从过程上看有多个环节和阶段,都需要评价,但不能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有形式完整的一套评价标准,所以,评价标准要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基本环节我们都有较完备的评价标准,其它不一定每项都搞一个评价标准,因为各项工作提出的要求就是评价依据。另外,评价标准也可以和工作条例、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不一定单独另搞。我们学校,除了课堂教学和教学论文两项冠以“评价标准”之外,其它均和别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三是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只有这样才易于掌握,便于应用。
第二,评价教学各方面工作质量、数量兼顾。因为质和量辨证地统一在一起,只重质或只重量都是片面性,都不利于工作的推进和提高。我们学校不管是评价某个教学集体,某个教师或某项工作某个环节,既要看你定的数量完成了没有,又要看质量、效果如何。
第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过程形成结果,不重视过程环节的评价就不能产生好的结果;而结果又往往是过程效益的集中体现。所以在评价上既要重视环节的评价,又要重视结果的评价。我们在评价教学时,既重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又重视各教学环节完成的情况。并特别加强了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评价。
第四,在评价方式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当然所谓评价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就是他评,但如果只有他评,教师必然处于被评的地位,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评价中把他评和自评结合起来,让教师参加到评价过程中来。我们的作法是在开学初把评价标准和评价表同时发给教师,要求他们根据评价标准的要求,把自己一学期的教学情况、各种数据、工作成绩、获奖项目一一填入评价表,并按评价等级作出自评。学期末把自评表上交学校,作为学校评价的依据和参考。自评等于给了教师自我评价权和对自己评价的发言权,增加了对评价的信任感;另外,自评的过程也必然是教师按评价标准自我要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使自评变成促进和鞭策的力量,真正起到了推动工作的作用;第三自评也补充了他评的不足,使评价更全面、更公正,更易被教师所接受。
第五,在评价时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齐观。“物质成果”指的是教学成绩、竞赛获奖名次等,“精神成果”指高尚的师德,优良的作风、学风等。物质成果要表彰奖励,精神成果同样要表彰奖励,因为精神成果是物质成果的产生基础和必要条件,特别是肩负育人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学校,必须把精神文明的倡导放在重要地位。
3.奖励
奖励是评价后的激励措施,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奖励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于它的正确性。正确性的体现是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导向性,强烈的激励性。我们的奖励就是依据这三项原则进行的。 第一,明确的目的性。奖励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把奖励的项目都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部位和环节。如,为推动教学改革设教改成果奖;为积累经验提高教师水平教学论文奖;为推动第二课堂,培育尖子人才设学科竞赛奖;为提高中、高考成绩设中、高考优秀成绩奖。 第二,鲜明的导向性。奖励向薄弱环节倾斜,引导去解决教学上落后的部分,使全面工作平衡发展。如教研组工作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为了使各项教学活动活跃起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我校增设唯一的一个集体奖——教研组优秀奖,而且特别规定不定 比例,不限名额。两年下来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水平不仅超过了区规定的各项指标,而且出现一批优秀教研组。青年教师提高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加大了奖励面, 每学年评优数量在青年教师总数的1/3以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三,强烈的激励性。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但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如奖励上的平均主义就是白花钱而得不到效果。使奖励产生强烈激励性的办法就是敢于重奖,拉开距离。不怕有刺激性,有刺激才能有效果。我校一位教师辅导的学生在莫斯科国际奥林匹克俄语大赛上获得金牌,我们就破格重奖了这位教师,奖金是常规 的好几倍,并专门举行全校发奖仪式,影响相当大。
四、以群众参与、科学研究为两翼
实行科研兴教和民主管理
办好学校提高质量,离不开两个最根本的东西:一是老师的参与,二是教育科研,可以说它们是教学起飞的两个翅膀。这是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群众参与实行民主管理才能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措施的可行性;才能取得教师的认同和支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教学是科学,只有进行教科研才能探索新路,攻破难关,不断攀登教学的新高峰。特别是教学改革必须以科研为先导,用科研来 铺路,方能使改革不断深化。所以,我校在教学管理中特别重视群众参与和教育科研两个方面工作,育分发挥它们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创造多种形式把教师吸收到教学管理中来。要让群众参与就需要广开言路广开门路,这就必须要创造适合群众参与的各种组织形式,否则参与只能是一句空话,形式越多,渠道也就越多,越便于广泛地吸收群众参与,更充分地实行民主管理。我校目前实行的参与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教职工代表会。每学期开学前召开,校长作上学期总结报告和本学期计划报告,要求代表们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审议,严格把关。会议以大会小会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保证了每个人的发言机会,每次会议都能收到意见、建议几十条。
第二,教研组长例会。我校有教研组长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教研组长是我们的教学骨干,有水平有见地,又担负着教学的实际组织和领导工作,了解实际,是学校领导的教学顾问和智囊。我们对本来只是布置、检查、汇报工作的组长例会赋予了研讨、咨询、决策的新职能,关于教学工作的重大举措都拿到会上讨论,听取意见,作出决定。
第三,联席会议。有些事情只在教研组上会上听取意见还不够,比如一些教学的管理制度、奖惩办法、评优条例,我们还根据需要召开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会委员等更多的有广泛代表性人士举行座谈会、讨论会、充分听取意见。
第四,全体大讨论。对于一些学校教学的根本问题或要求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的规范、条例、规定,我们在骨干讨论的基础上认真修改改印为讨论稿发至全体教师,组织大家认真研究,听取意见,最后根据大家讨论的情况修改后,先付诸试行,再经实践检验,进一步完善后才正式颁发。经过这样的过程,不但使我们教学管理的决策正确可行,而且有群众基础,不但易于贯彻,且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探索教育管理科学化之路
- ·上一篇:谨防学校量化管理的泛化
- ·下一篇:2017年7月份教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材料范文
《探索教育管理科学化之路》相关文章
- › 探索教育管理科学化之路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探索教育管理科学化之路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大全,学校管理制度范文,教学资料 - 学校管理制度
相关分类
学校管理制度 推荐
- · 学校食堂评比奖励细则
- · 校医工作职责
- · 学校门卫工作条例
- · 学校后勤服务类岗位人员职责范文
- · 学校学生服务中心岗位职责
- · 高一年级部岗位职责
- · 高二年级部工作职责
- · 初中学校食堂卫生制度
- · 学校工会工作职责
- · 学校物资管理制度
- · 学 生 就 餐 制 度
- · 学校餐具消毒卫生制度
- · 龙溪中学2017年上学期促学控流方案
- · 学校安全常识
- · 学校食堂卫生制度
- · 平潭城东中学六项评比百分制度
- · 中学寄宿制工程 ---- 项目建议书
- · 学校德育制度
- · 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
- · 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