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 教学反思
《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 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本课以“设计探究实验”为情境,通过师生的“协作”、“会话”,完成“意义建构”。
1.意义建构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本课从2000年开始尝试,经过多节课的修改实施。从几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确实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设定的探究任务之一,“生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一段”,并未提出尖端可能是生长部位或是生长部位之一,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尖端以及尖端下一段” 都有可能是生长部位,这表明学生真正在思考问题。在设计实验中,出现在胚芽鞘尖端及尖端下一段的区域上划均等的线段的方法,来研究生长部位,与科学家研究根尖生长部位的方法相同,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设计出此方案,是很有创造性的。
反思本节课建构概念的过程发现,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对植物生理知识不感兴趣,或兴趣不高,使相关的知识基础较薄弱,或影响其探究的积极性。今后应思考如何在探究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为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作好相应的铺垫。
2.时间与思维空间的矛盾
本课虽然采用“产婆术”,教师只起“助产”的作用,但教师需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故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时间时,往往存在急于解决问题的情况。如在设计“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实验方案中,学生感到困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与讨论,而是将解决的思路分解成趋向解决问题的几个小问题,再插入介绍琼脂,将学生引向即定方向。这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质量,使建构的过程打了折扣。这也是探究性学习一般所面临的“时间与思维空间”的矛盾问题。“现在的思路是,如何既切去尖端,又不失去生长素,而且这里的生长素必须来自尖端。”这个思路,我的本意是要学生讲出来,但怕花费太多的时间,使一节课的中心主线不清晰,仍然由教师讲出,这一来,留给学生的更多是在解答问题,使思维的质下降。
也许可以通过增加课时,或课前布置,课内外结合解决这一矛盾。但探究性学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使课内探究不能成为家常课。这也许是为什么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的原因。学生自主探究的功能主要由研究型课程来实现。
3.探究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般只能有一半的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反应快,往往会带来“学生都掌握了”的假相,掩盖了可能其他学生还未很好理解的问题,这也是教学无法面对全体学生的缺憾。新的教学形式呼唤减少班级人数。教学反思《《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 教学反思》一文
- ·上一篇:《奇妙的指纹》教学反思
- ·下一篇:酸碱花
《《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 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 《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 教学反思
- › 生物实验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 教学反思
相关分类
生物教学反思 推荐
- ·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
- · 生物实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 《水质对生物的影响》教学案例及反思
- · 《生物与非生物》的设计与教学反思
- · “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 教学反思生物新课程
- · 对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 · 《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
- · 探究式教学反思
- · 课程改革反思
- · 高考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的教学反思
- · 浅谈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 · 落实教学点的几点体会
- ·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口决)
- · “制作临时装片”的简便教法与学法
- ·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
- · 五种记忆生物知识的方法
- · “兴趣”对生物教学的反思
- · 生物教学中导入技能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