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宋词两首
11、宋词两首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生于山东聊城。年轻时曾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掌握军中文书)。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女真入侵,辛弃疾等突骑渡江与宋廷联络,授江阴签判之职。以后历任湖北、江西等省安抚使。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他的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所著有《稼轩词》或《稼轩长短句》
时代背景:
本词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秋天,那年三月,辛弃疾被宰相韩 胄任为镇江知府,到达京口。当时,韩高谈伐金,不作实际准备,同时继续过着奢靡荒yin的生活。北固亭,一名北顾楼,取其不忘中原的意思,位于京口西北北固山上,面临长江,形势险固,是历来用兵之地。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不禁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
词中一方面缅怀古代抵抗外侮,收复中原的英雄,表达了对南宋苟且偏安的不满以及力主抗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一方面援引历史教训,对要草率用兵的决策者提出警告,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千古 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
千百年来江山如故 可是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了
千古: 长远的年代。“无处觅英雄孙仲谋”的倒置句
舞榭歌台,(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歌舞的楼台 连同那英雄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成了过去
风流: 指英雄业绩。总: 全、都。
分析: “江山”冠以“千古”,一入手便勾起了人们绵绵不断的今古兴亡之思: 物换星移,沧桑屡变,神州大地上几番分合,几番易主。在这幅历史画轴面前不禁从江山联想到人事,于是引出与京口有关的第一个典故: 孙权。他曾多次于此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斜阳 草 树, 寻常 巷陌,(4)人道寄奴(5)曾 住。
照着草丛树木和普通的街道 人们说 曾在这里住过
想当年(6),金戈铁马(7),气吞万里如 虎。
兵强马壮 犹如猛虎
分析: 繁华已逝,萧条满目,于是引出了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典故: 刘裕。人们传颂着那斜阳照射的草树之间,那平常的巷陌之内,就是刘裕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虽然荒凉,但它毕竟孕育过这样的英雄,这是对英雄的向往,这是民族的骄傲;刘裕虽然伟大,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而今变得如此荒凉,这又是对英雄的哀叹,对不肖子孙的谴责。“万里”指被敌人占据的中原地区。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刘裕曾在京口住过,两次从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业。作者登临北固亭,自然要想到他们,借古讽今。作者借赞扬孙权、刘裕,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上阙: 怀念孙权、刘裕,表现出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 仓皇
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顾。(8)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草草: 时间仓促,行动草率。仓皇: 手忙脚乱。北顾: 回头看。赢得: 落得。
- ·上一篇: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二课时)
- ·下一篇:语文免费教学案-雷雨(节选)
相关分类
高三语文教案 推荐
- · 16、张衡传
- · 5、娘 子 关 前
- · 12、宋词两首
- · 《慢慢走,欣赏啊》教参[苏教版]
- · 语文免费教学案-齐桓晋文之事
- · 将进酒
- · 变形记
- · 4、威 尼 斯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杜甫律诗五首
- · 其他免费教学案-扩展语句例说
- · 语文免费教学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 · 语文免费教学案-《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示
- · 10.变形记
- · 大堰河,我的保姆
- · 文学和出汗
- · 内蒙访古分析
- · 《守财奴》免费教学案
- · 荆轲刺秦王免费教学案
- ·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 《错误》解读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