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伊甸园》课堂实录
《灵魂的伊甸园》课堂实录
(下课铃声响起。)
师:同学们,让我们驾起梦的小船,一起走进灵魂的伊甸园,在灵魂的伊甸园里,尽情放飞梦想吧!并祝大家美梦成真。
在七年级(下)的读本上,还有叶文玲的另一篇文章,《我的长生果》,大家找来读读,我们还可以继续交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读书时的疑问和感受发到老师的邮箱里。(出示电子邮箱)下课!
教后反思:
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依此设置教学的“高度”;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学习中引领学生去发现。我感觉,在这堂《灵魂的伊甸园》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正是力图去实现这两个“充分”。
开头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集中学习本课的注意力。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确有震撼力,似乎对开启本课学习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识字释词,积累好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小老师,培养学生学会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用好课本的好习惯。
文章的整体感知部分,充分地利用“跳读”、“寻读”的方式,从读中悟,从读中筛选和提取教材提供的信息,从而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去发现文章的美,读出自己的感受;去发现文中的疑难,读出自己的见解;去发现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读出自己的共鸣,充分让学生去“发现”。这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发现了:他们能在文本的对话中,说出对文章的认识,说出对文本的欣赏,说出学习中的收获,说出学习中的疑惑。他们还能在与作者的对话中,说出对作者情感的体悟,说出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更可贵的是他们在同伴之间的对话中,解疑答难,发现了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问题。
教学的“高度”适宜,无疑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兴奋点,激励他们去探求。教学中注重引领学生去发现,更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激励他们的行动参与,完成课文的学习,探究。
执教了这节课,感觉到教学中某些环节牵引的痕迹重了,学生拓宽的还不够深广,教师的语文素养还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
《灵魂的伊甸园》教学设计
盐城市明达中学 张慧
设计理念:
《灵魂的伊甸园》选自七(下)语文读本,这是一篇礼赞音乐的优美散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为此在设计这篇课文教学时,我力图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依此设置教学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会有什么兴奋点和疑难点;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不断去发现的过程,发现文章写了什么,发现文章怎样去写,发现自己读懂了什么,发现自己还有什么没读懂。在发现中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在发现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找出好词好句,增加积累
2、研读文章内容,学会发现
3、体会作者情感,激发共鸣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知识
发“学习记录卡”,据此预习课文。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听后说感受。
三、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借助工具书认字释词,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四、跳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跳读方法在文中寻找所需语言材料,感知音乐如何成为我心灵的乐园。
五、品读课文,说出发现
指导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美。
能从文中读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感悟课文,读出自己
感悟文章真谛,体会音乐魅力。
产生感情共鸣,寻找心灵乐园。
《灵魂的伊甸园》学习记录卡
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字形字音
2.词义
3.积累好词
品读课文,说出发现
用你聪明的头脑去发现……
我已读懂了……
1.
2.
3.
,《灵魂的伊甸园》课堂实录- ·上一篇:幼教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回家
- ·下一篇:《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自评与反思
《《灵魂的伊甸园》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 › 《灵魂的伊甸园》课堂实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灵魂的伊甸园》课堂实录
tag: 课堂 伊甸园 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八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 日本平家蟹
- · 活板
- · 核舟记
- · 诗五首
- · 苏州园林第二节
- · 读报常识
- · 邓稼先 第二课时
- · 《斑羚飞渡》
- · 核舟记 第一课时
- · 巴黎的桥
- ·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
- · 钓胜于鱼
- · 《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
- · 八年级语文教案《诗五首》
- · 八年级语文教案《种树种到联合国》
- · 荔枝图序等《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1
- ·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
- · 韩愈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示例
- · 苏州园林(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