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③重点研习以下语句,深度明确作者的“痛”是什么。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又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nbs www.nx899.com
p;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篷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况修短随化……”况且人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是长还是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自然是自在、自足的,而人生需要外在的事物来满足。自然是永恒的,人生却如此短暂且欲望无尽,而且更多时候是“心想而事不成”,这样,“人生的矛盾”又是绵绵无尽的。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这种“痛”是痛什么?——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3)第三部分
前面两部分分别讲到了“乐”和“痛”,那么接下来作者的感情会有怎样的转变昵?
请一位学生朗诵,师生一起感受作者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①理清这部分思路。
明确:首先,作者陈述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的深入抒写,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随后作者发出“后之视今”的感叹,最后交代了作品的成因,总结全文。
②提问:很多人都说这段以“悲”为感情基调,那么是不是真的“悲”呢?
重点研习下面几句:
“每览”一句:每看到古人对死生发出感慨的原因都像符契那样相合,我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一死生”和“齐彭殇”句:这里“一”“齐”是同义词,都是“把什么看做一样”的意思。 “彭祖”传说活到了800岁,懂得养生之道,所以把他当做长寿的代名词。
“后之视今”句: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教师总结:钱钟书曾说“目光放远,万事旦悲”。魏晋时代,由于社会黑暗,现实残酷,人们便转向了内心世界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魏晋时代人们的精神是最解放最自由的。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并没有必然导致消极悲观,反而激发起更强烈的创造冲动,以扎实的现实努力来抗拒人生的虚无。虽然王善之慨叹了人生的无常,但是他的这种慨叹不是消沉的,而是一种奋起和抗争。
(四)总结
“在山阴道上走,如在画中游”口读罢《兰亭集序》,我们脑中浮现出绿树掩映的群山、修长挺拔的翠竹,还有那清澈急流的溪水。难怪有人说,欣赏《兰亭集序》一文,亦如欣赏其书法作品一样:夏饮甘泉,神清气爽;秋日登高,天晴气朗;严冬围炉,温暖如春。
- ·上一篇:渔父免费教学案
- ·下一篇:第八章新陈代谢 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 是《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
- › 魏晋神韵与《兰亭集序》
- › 《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比较阅读
- › 追踪消失的《兰亭集序》
- › 《兰亭集序》免费教学案2
- ›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 › 《兰亭集序》免费教学案3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
- · 促织 教学设计示例(二)
- · 赤壁赋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智取生辰纲
- · 散文诗两篇
- · 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
- · 云南的歌会
- · 语文免费教学案-窦娥冤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 · 汉魏晋五言诗五首
- · 《氓》导读法免费教学案
- · 碗花糕
- · 语文免费教学案-近体诗八首
-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 语文免费教学案-琵琶行(并序)
- · 语文免费教学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 哦,香雪
- · 毛泽东诗词选赏析
-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 屈原列传